事件介绍: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事件解析: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 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 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
基因编辑,伦理审查申请自称超越诺奖
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随之而来的,是伦理领域的一列深层次问题。 事件内容:根据澎湃新闻获得的一份来自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显示,该项目为贺建奎在该医院申请的CCR5基因编辑科研项目,项目时间从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该申请书称,这将是超越2010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体外受精技术领域的开创新研究,将为无数的重大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曙光。
港大艾滋病研究所所长谈艾滋病基因编辑
人类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据称在中国诞生了。这在当时引发了全球热议。科学家们呼吁:不要用这种技术制造婴儿,至少目前不要。 事件态度:这项由口头发表的成果目前尚未以论文形式正式发表的消息引发全球哗然。许多主流科学家认为这太不安全,其中一些甚至谴责这项研究为人体试验。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所长陈志伟11月26表示,对没有科学论文正式发表的消息, 是不应该胡乱宣传,更无法点评的。、这是不理智的,不伦理的。
南方科大对基因编辑婴儿不知情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称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一事持续发酵。 事件内容:11月26日晚间,南方科技大学就此事发布声明,有媒体报道贺建奎副教授对人体胚胎进行了基因编辑研究,校方深表震惊。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我校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 事件延伸:贺建奎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2021年1月。该项目为贺建奎在该医院申请的CCR5基因编辑科研项目,项目时间从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也就是说,项目时间与贺建奎本人在校供职时间存在重叠。
百名科学家发声反对胚胎基因编辑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获得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发酵数小时之后,上百名中国学者联合署名发表声明,直指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事件态度:上百名中国学者认为,该事件对于中国科学,尤其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在全球的声誉和发展都是巨大的打击,对中国绝大多数勤勤恳恳科研创新又坚守科学家道德底线的学者们是极为不公平的。
网传基因编辑婴儿伦理审查申请或造假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一事仍疑点重重。 事件介绍:网上流传的一份《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显示,该院黄华锋、苏卓娃等7名专家在这份申请书上签字,并盖上医院印章。这份材料随后被各媒体多次引用。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于11月26日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
基因编辑婴儿何以绕过审查?
近几年,人体基因编辑技术掀起的热潮席卷全球。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胎儿,让他们不再携带缺陷基因,表面上看可以造福人类。但是这种遗传干预,对人类安全存在太多未知风险,更会对社会伦理造成冲击。 学术界目前的共识是,基因编辑可以用于基础研究,而不能用于临床,一旦把经过基因编辑的受精卵放入子宫,那就逾越了红线。而贺建奎的研究,产生了两名活生生的婴儿。这简直可以称之为疯狂。这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科技日报评基因编辑婴儿
科技日报11月27日报道,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生震惊了科学界。122位科学家联名谴责,称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不做的原因是巨大的风险和伦理问题。 事件内容:贺建奎2017年2月初曾发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报告,指出五个安全性问题,如何验证人类胚胎在基因编辑后是否异常?如何发展一个可靠的质量控制流程以减少脱靶?如何减少嵌合体发生?试剂是否会毒害胚胎?如何确定多代后的效应?是什么试验证据,使贺建奎认为已解决了这些重要的安全问题?
人民日报:谁为这对双胞胎未来负责?
人民微评:究竟是预谋已久的商业营销,还是剑走偏峰的科学赌注,抑或其他?一切都需交由调查作答。恶例不能开,恶行不可纵。伦理的归伦理,法律的归法律,谁都不能逃脱应受的惩戒。而被当成试验品的婴儿是无辜而可怜的,谁来为这对双胞胎的未来负责?
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试验前传
Jesse Gelsinger是人类历史是第一个死于基因治疗的人。1999年6月,18岁的美国男孩Jesse为了摆脱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他于9月13日开始接受临床试验。当晚,他陷入高烧和深度昏迷。9月17日,在多脏器衰竭之后,Jesse被诊断为脑死亡。 事件圈点:2017年7月,贺建奎引用了Jesse的悲剧,并提醒在座各位要缓慢且谨慎地做人类的基因编辑实验。讽刺的是,2017年3月7日,贺建奎已经开始了艾滋病免疫婴儿的基因编辑临床研究。
三部门谈基因编辑婴儿
11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三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事件性质极其恶劣,已要求有关单位暂停相关人员的科研活动,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事件态度:国家卫健委: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科技部:已要求有关单位暂停相关人员的科研活动;中国科协:取消贺建奎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参评资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公开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11月29发布公开信:科学伦理永远是科学研究不容触碰和挑战的底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伦理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我们要以对人类和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践行科学研究中的伦理规范。
国家卫健委回应"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11月27日,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本次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确认已出生,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发表声明,坚决反对有违科学精神和伦理道德的所谓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应用。 [11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关于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有关信息的回应: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科学技术部关于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结果的回应
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初步查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是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自筹资金,蓄意逃避监管,私自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该事件性质恶劣,科技部对此坚决反对,已全面暂停相关人员的科技活动,并将依据调查事实和事件定性,支持配合相关部门对涉事人员及机构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下一步,科技部将与有关部门一道,共同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科研伦理审查制度。同时,科技部将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广大科研人员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开展科学研究探索,使科学技术成果持续造福人类发展。
四十年前试管婴儿争议重现?
世界首例人类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在全球引发巨大争议后。这让不少人联想到诞生于40年前的世界首例试管婴儿。
事件回顾:诺奖得主罗伯特;爱德华将精子和卵子从人体内取出,在体外模拟受精卵形成,并将其移植到女性子宫中,让胚胎在其中发育成胎儿并最终降生。 事件点评:40年前,试管婴儿技术也曾引发过伦理争议,同样被指责为潘多拉盒子已被打开人类在扮演上帝。但实际上,体外受精技术与基因编辑有着本质区别。
倍酸公关十大网络公关之一,国内颇具竞争力的网络公关公司之一,专注于政府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以危机公关、舆情监测、整合营销为主要业务的服务机构,业务微信:beisuan123。基因编辑,伦理审查申请自称超越诺奖
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随之而来的,是伦理领域的一列深层次问题。 事件内容:根据澎湃新闻获得的一份来自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显示,该项目为贺建奎在该医院申请的CCR5基因编辑科研项目,项目时间从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该申请书称,这将是超越2010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体外受精技术领域的开创新研究,将为无数的重大遗传疾病的治疗带来曙光。
港大艾滋病研究所所长谈艾滋病基因编辑
人类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据称在中国诞生了。这在当时引发了全球热议。科学家们呼吁:不要用这种技术制造婴儿,至少目前不要。 事件态度:这项由口头发表的成果目前尚未以论文形式正式发表的消息引发全球哗然。许多主流科学家认为这太不安全,其中一些甚至谴责这项研究为人体试验。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所长陈志伟11月26表示,对没有科学论文正式发表的消息, 是不应该胡乱宣传,更无法点评的。、这是不理智的,不伦理的。
南方科大对基因编辑婴儿不知情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称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一事持续发酵。 事件内容:11月26日晚间,南方科技大学就此事发布声明,有媒体报道贺建奎副教授对人体胚胎进行了基因编辑研究,校方深表震惊。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我校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 事件延伸:贺建奎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2021年1月。该项目为贺建奎在该医院申请的CCR5基因编辑科研项目,项目时间从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也就是说,项目时间与贺建奎本人在校供职时间存在重叠。
百名科学家发声反对胚胎基因编辑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获得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发酵数小时之后,上百名中国学者联合署名发表声明,直指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事件态度:上百名中国学者认为,该事件对于中国科学,尤其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在全球的声誉和发展都是巨大的打击,对中国绝大多数勤勤恳恳科研创新又坚守科学家道德底线的学者们是极为不公平的。
网传基因编辑婴儿伦理审查申请或造假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一事仍疑点重重。 事件介绍:网上流传的一份《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显示,该院黄华锋、苏卓娃等7名专家在这份申请书上签字,并盖上医院印章。这份材料随后被各媒体多次引用。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于11月26日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
基因编辑婴儿何以绕过审查?
近几年,人体基因编辑技术掀起的热潮席卷全球。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胎儿,让他们不再携带缺陷基因,表面上看可以造福人类。但是这种遗传干预,对人类安全存在太多未知风险,更会对社会伦理造成冲击。 学术界目前的共识是,基因编辑可以用于基础研究,而不能用于临床,一旦把经过基因编辑的受精卵放入子宫,那就逾越了红线。而贺建奎的研究,产生了两名活生生的婴儿。这简直可以称之为疯狂。这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科技日报评基因编辑婴儿
科技日报11月27日报道,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生震惊了科学界。122位科学家联名谴责,称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不做的原因是巨大的风险和伦理问题。 事件内容:贺建奎2017年2月初曾发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报告,指出五个安全性问题,如何验证人类胚胎在基因编辑后是否异常?如何发展一个可靠的质量控制流程以减少脱靶?如何减少嵌合体发生?试剂是否会毒害胚胎?如何确定多代后的效应?是什么试验证据,使贺建奎认为已解决了这些重要的安全问题?
人民日报:谁为这对双胞胎未来负责?
人民微评:究竟是预谋已久的商业营销,还是剑走偏峰的科学赌注,抑或其他?一切都需交由调查作答。恶例不能开,恶行不可纵。伦理的归伦理,法律的归法律,谁都不能逃脱应受的惩戒。而被当成试验品的婴儿是无辜而可怜的,谁来为这对双胞胎的未来负责?
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试验前传
Jesse Gelsinger是人类历史是第一个死于基因治疗的人。1999年6月,18岁的美国男孩Jesse为了摆脱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他于9月13日开始接受临床试验。当晚,他陷入高烧和深度昏迷。9月17日,在多脏器衰竭之后,Jesse被诊断为脑死亡。 事件圈点:2017年7月,贺建奎引用了Jesse的悲剧,并提醒在座各位要缓慢且谨慎地做人类的基因编辑实验。讽刺的是,2017年3月7日,贺建奎已经开始了艾滋病免疫婴儿的基因编辑临床研究。
三部门谈基因编辑婴儿
11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三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事件性质极其恶劣,已要求有关单位暂停相关人员的科研活动,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事件态度:国家卫健委: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科技部:已要求有关单位暂停相关人员的科研活动;中国科协:取消贺建奎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参评资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公开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11月29发布公开信:科学伦理永远是科学研究不容触碰和挑战的底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伦理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我们要以对人类和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践行科学研究中的伦理规范。
国家卫健委回应"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11月27日,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本次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确认已出生,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发表声明,坚决反对有违科学精神和伦理道德的所谓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应用。 [11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关于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有关信息的回应: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科学技术部关于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结果的回应
广东省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调查组初步查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是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自筹资金,蓄意逃避监管,私自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该事件性质恶劣,科技部对此坚决反对,已全面暂停相关人员的科技活动,并将依据调查事实和事件定性,支持配合相关部门对涉事人员及机构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下一步,科技部将与有关部门一道,共同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科研伦理审查制度。同时,科技部将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广大科研人员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开展科学研究探索,使科学技术成果持续造福人类发展。
四十年前试管婴儿争议重现?
世界首例人类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在全球引发巨大争议后。这让不少人联想到诞生于40年前的世界首例试管婴儿。
事件回顾:诺奖得主罗伯特;爱德华将精子和卵子从人体内取出,在体外模拟受精卵形成,并将其移植到女性子宫中,让胚胎在其中发育成胎儿并最终降生。 事件点评:40年前,试管婴儿技术也曾引发过伦理争议,同样被指责为潘多拉盒子已被打开人类在扮演上帝。但实际上,体外受精技术与基因编辑有着本质区别。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 上海公关公司 北京公关公司 深圳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