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源头化解涉警舆情
网络舆情实质是一种民意的反映 ,而民意的表达虽在网上虚拟社会 , 但民意的发生却往往是由于网下真实社会中的利益冲突所引起的 , 其只是将对现实社会矛盾的意见通过网上虚拟社会表达出来而已。因此要能够真正彻底的解决网上争论焦点 , 其必须要能从源头上化解真实社会的矛盾 , 这方为应对涉警舆络舆情的根本性解决策略。如果仅仅局限于就网论网 , 无疑将存在治标不治本的弊端, 甚至会引发更大的纠纷。实践中对网络舆情应对较为成功的事例, 其往往正是从源头上对矛盾的起因进行了化解 , 而一旦从源头对矛盾纠纷进行化解 , 网络焦点即因为对象不再具有较大的争议性而后自然失去了聚焦的可能性。
由于我国当前的主体之争、利益冲突急剧增加 , 而警察作为国家控制社会秩序的主要参与者 , 当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期时 , 其必需更大限度的参与到矛盾解决的方方面面 , 并在矛盾的发生、处置过程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 公安机关要想最大限度地避免负面报道和舆情危机的发生 , 最重要的是做好各项公安工作 , 带好队伍 , 不给人以口实 , 不授人以柄 , 力争从源头上化解矛盾。
(二) 善于在多元意见表达中把握主动性
通过媒介表达的社会并非一个绝对真实的社会 , 而是由媒介传播后形成的一个虚拟的社会 , 因此在这个社会中 , 并非是对真实社会的绝对真实镜像 , 而是在媒介有选择报道的引导下所形成的一个虚拟社会 , 由于民众不可能通过自身去亲历每一个社会事件 , 因此人们只能是在媒体所提供的虚拟社会中去寻找信息来源 , 而在这种存在一定的议题设置的可能性的媒介虚拟社会中, 如果不充分的运用媒介工具, 不充分的发挥主动性 , 就难以在多元化的虚拟社会中形成自身观点, 因此第一时间发言是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语言作为反映主体意思的表达工具, 特别是在多个主体之间互相传递观点时, 由于语言具有非固化的特点, 在观点的传播中同时极有可能发生改变、变异或添加 , 因此要想在多元化的网络意见表达中占据主导地位 , 在第一时间表达自身观点并防止因自身失语而被持不同观点的人抹黑十分重要, 但是第一时间发言也有其弊端, 由于其对时间上要求较高, 因此对内容上的思虑容易存在不妥之处, 故易成为对方攻击的对象。但是对于第一时间发言的利弊加以权衡, 会发现其仍然属于利大于弊的状态。因此要善于抓住第一时间的有利时机, 让故意或非故意引起的语言变异的机率降至最小。进一步完善公安机关新闻发布制度, 确保一旦发生重大涉警舆情, 能够在第一时间客观公正地发布权威信息、公布真相、引导舆论, 把握主动权。
矛盾的解决在大多数情况下极难一蹴即就, 因此在应对网络舆情的过程中, 不能仅第一时间发言后就不再表达自身观点 , 也不能指望只要警察有一个官方表态就能毕其功于一役。警察的意见表达也存在被质疑、被怀疑的可能性 , 同时也应该允许网民对官方发言有不同的意见 , 指望官方表达一出对方即会无任何争议的接受 , 无疑存在一种简单化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 , 因此在第一时间发言后要通过持续关注 , 以说理论证的方式在思辨中说服争议的相对人 , 使以第一时间发言和持续关注相结合 , 形成一个持续的沟通交流链。同时要在办好传统媒体的同时 , 加强与本地主要网站的合作 , 并积极筹建公安机关相关网站 (如民心网 ) , 形成一批主流新闻品牌 , 掌握网站新闻舆论宣传阵地的主动权。面对源源不断的信息、纷至沓来的意见 , 公安网络媒体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设计主题或话题 , 把网民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 , 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示 , 接受引导。
(三) 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秩序监控
公安机关作为社会秩序的调控者 , 这种对社会秩序的调控既包括对现实社会的调控 , 也包括对虚拟社会的秩序调控 , 因为网络本身也就是现实社会的重要一环 , 公安机关在网络社会中具有双重身份。针对网络舆论的双刃剑特点 , 公安机关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秩序监控。首先是建立并完善网上舆情监控处置系统 , 能尽早地在第一时间发现舆情 , 将其即时录入舆情监控系统, 以进行有效的处置和应对。舆情监控系统通过对热点问题和重点领域比较集中的网站信息, 如: 网页、论坛、BBS等, 进行 24小时监控 , 随时下载最新的消息和意见。下载后完成对数据格式的转换及元数据的标引 , 通过热点识别能力、自动分类、聚类分析、倾向性分析与统计、主题跟踪、信息自动摘要功能、截取证据、趋势分析、突发事件分析、报警系统、统计报告等形成较完备的舆情分析报告 , 进行全天候网络舆情监控 ; 其次是与网络运营商进行良好的合作 , 建立与网络媒体的沟通机制 , 使网络监控与处置能获得畅通的支持 ; 最后是在重要的网站或论坛设置报警岗亭, 实现对网络重要阵地的占领 , 并针对网络打手等网上不法行为进行有效的查处 , 实现网上网下的联动。
(四) 强化对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培训
由于网络舆情是一个新兴的事物, 公安机关对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也缺乏相应的经验 , 纵然其知道应该重视关注或虽然了解一些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 , 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仍为新手 , 导致易顾此失彼 , 事倍功半。因此笔者建议 , 以模拟实验室为载体 , 强化对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培训。具体而言 , 首先是在现已成型的公安民警在职培训中增加强化公安机关舆情引导能力的培训内容。其培训所针对的对象应扩大到所有的民警 , 而不能是仅针对网监部门来进行培训 , 要以培养人人能办案理念来进行人人均能参与网络舆情应对的培训。培训方法突出模拟性和实战性 , 以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实战 , 让学员针对模拟的网络舆情以红、蓝军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抗演练 , 使其身临实境 ; 其次是强化培训一支网络评论员队伍。在公安机关内部培养一批专门的网络评论员 , 其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 , 通过以讲理、论证的方式来阐明公安机关的价值理念和具体作为 , 使公安机关的意见表达能够通过网络评论员这一媒质有效的在虚拟社会中得到传播。除了具体案例之外 , 也可以针对刻板成见现象有的放矢的进行正面宣传 , 以使公安机关占据网络社会的主动地位 , 为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营造必需的社会舆论氛围。节选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林 苇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 上海公关公司 北京公关公司 深圳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