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界

舆情热点事件中网民的两大重要特征

倍酸公关

基于我们对于中国网民在舆情热点事件中行为特征与意见表达的文本分析和数据统计,他们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

1.中国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精英阶层,而是较具草根的一群,他们的特点是有主张,少论据,因而易于情绪化

中国网民易情绪化主要源于网络意见领袖的易情绪化,从全球来看,中国网民在网上不属于高活跃度和高积极参与度的,中国网上的意见领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精英阶层,而是所谓的草根,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处于社会底层,很多社会事件是亲身经历过的,感同身受,现实生活的情感的不断的淤积,加上事件的引爆,被集中化地宣泄出来,当然,其中还有一些好玩、戏谑、法不责众、助人为乐乃至趁火打劫的感情色彩在里面。人肉搜索大行其道就是比较直观的体现。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他们在表达意见时的特点多为有主张,少论据,即他们的意见多是基于共时态的冰山一角,而对于冰山下的十分之九他们知之甚少,多以想象和推测逻辑上的完成。这一点,既造成了网民意见表达的情绪化特征,但同时也为我们进行舆情干预提供了切入点以提供冰山下的十分之九的沉默事实为手段,完成社会舆情的理性化干预。

2.多数中国网民是通情达理的,他们比较在乎的是尊重和态度

在当今社会现实中,中国的网民多数是通情达理的,传统的官尊民卑的思想依然存在,很多是这样的发展逻辑:事件发生→网民爆料→传统媒体跟进→网络热炒→形成舆论压力→政府部门介入→网民偃旗息鼓。很多事件只要政府部门做了回应,哪怕仅是话语上的回应,网民也会识相地退出,如闹了一年多沸沸扬扬的正龙拍虎事件,虽然最后的结果不能让网民百分之百地满意,但是内心得到一定的满足;北京火车站集中出票的视频,虽然铁道部发言人解释得闪烁其词,但网民还是得到一定满足后退出。可以看出一般网民的心态是,基于其草根的特性,只要得到部分尊重尤其是政府部门的重视,就有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3.网络应成为社会的减压阀和情绪宣泄场所之一

心理学中代偿机制理论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追求某种东西追求不到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就不再去追求原来的目的了,而是试图重新假设一个目的来追求,追求的目的并未重新设立,而是找了个替身来代替,这个替身是可以追求得到的。这样,假借它去造成一种目的实现了的假象,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我们认为,由于中国社会目前处于深刻的转型期和利益调整波动较大的时期,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多元化,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造成民众的浮躁化,进而引起民众情绪化的淤积。引起网民情绪化的对象太多,由于社会代偿机制的不健全,网民能够宣泄情绪和不满的渠道和场地有限,网络目前承载着社会安全阀的功能,因此,在目前的政治考量和社会稳压的前提下,一定数量的情绪宣泄通道和场地是必要的,这也是一个相对健全的社会所必需的。虚拟社会的发泄性代偿,总比现实社会的影响要弱得很。来源:《新闻与写作》 作者:喻国明 李 彪 节选:舆情热点中政府危机干预的特点及借鉴意义

倍酸公关十大网络公关之一,国内颇具竞争力的网络公关公司之一,专注于政府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以危机公关、舆情监测、整合营销为主要业务的服务机构,业务微信:beisuan123。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  上海公关公司  北京公关公司  深圳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