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界

政务舆情跑不赢自媒体就是输了

倍酸公关

因为妻子在微信群里的嚣张跋扈被网络披露,连日来无数网民都在喊严书记出来走两步。尽管严书记究竟是谁,甚至是否存在;因严书记女儿受委屈而疾声斥责幼儿园老师、炫耀女儿已被当地知名小学招收为内定生的女人究竟是严书记前妻还是现任,都仍然是未解之谜,但舆论已经兴奋起来。严夫人数百万的豪宅、严书记女儿每年十余万的幼儿园学费等信息都被扒出,网上甚至还有一份严文君舆情的情况报告流传。

从5月11日舆情爆出,到15日差不多已经过去上百小时,尽管官方回应缺位,情况真假不明,但官威、豪宅、公司、离婚、招生,诸多要素结合在一起,已经构成了一副领导贪腐、家人跋扈、官商勾结、教育不公的图景。虽然14日下午5点多四川省纪委监委宣布的介入令人期待,实际上严书记是谁已经没有那么重要。舆论关注的重点是,又一位可能涉嫌贪腐的书记要现形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已经受损,甚至整个执政党的形象都遭受池鱼之灾。

这是国内不少部门舆情处置的典型表现,磨磨唧唧,扭扭捏捏,回避再回避,沉默再沉默,躲闪再躲闪,直到躲不过。虽然最后还是回应了,但最佳窗口期已过,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必须认识到,网民要求严书记出来走两步的吁求是正当的,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回应、答疑释惑也是有法律支持的。不仅《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明确规定;《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也特别指出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政策措施以及处置结果等,认真回应舆情关切;国务院相关细则甚至将特定舆情的回应时间限定为5小时以内。道理很简单,及时回应舆情,不仅仅关系到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更涉及到一个以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为宗旨的执政党和人民政府的根本要求。走群众路线、对人民坦诚、回应人民关切、及时处置舆情,是党和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支柱。更何况,除非极少数法律保留事项,领导干部隐私的范围也并不完全等同于其他公民。

但受限于态度必须谨慎、程序必须规范,以及规则尚不完善,并且情况敏感,拿捏处置往往都需主要领导拍板,使得政务舆情回应一般都会慢半拍儿。实事求是地说,这种审慎对公权力机关来讲是必要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的稳重碰上了互联网舆论的猴急,就会出现时代错位的问题。因为,在自媒体时代,舆情处置的黄金窗口期已经从24小时变为12小时,甚至4小时或1小时。

政务舆情跑不赢自媒体,就是输了。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发布已经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几十或几百家媒体,而是亿万网民自身,所谓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政府可能还在拿捏分寸,但网络却已经高歌猛进,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挖消息。涉事部门信息公开越早、内容公开越细,就越能占据主动。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等到各种来路不明的消息充斥公众头脑的时候,相关部门才会发现自己百口莫辩。

在四川这个事件中,故事之所以成为事故,就是因为网民已经快把严书记扒个底掉了,相关部门可能仍在矜持地研究。这就给网络舆论提供了最大的想象空间和传播动力。这也许是出于对领导干部的保护,担心委屈甚至冤枉他们,或者泄露他们的隐私。然而,事实证明,对于领导干部最大的保护就是及时、准确、权威、全面的信息发布。公开是最好的澄清,也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实际上,许多干部被舆论误解时,最希望的不是有关部门的遮遮掩掩、含含糊糊或者躲躲闪闪,而是将事实暴露在阳光下。真相澄清了,就可以昂首挺胸,自信做人,而不用担心他人的无端猜测和指指点点。

可以说,自媒体时代的政务舆情回应,迟到就是缺席,含混就是认账。因此,相关部门和领导干部不仅要贯彻总书记的要求,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认真倾听百姓呼声,诚恳回应人民关切;更要从根本上明白,保护的可能是一个严书记,背锅的却一定是整个执政党。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支振锋 支振锋:回应政务舆情不能磨磨唧唧

倍酸公关十大网络公关之一,国内颇具竞争力的网络公关公司之一,专注于政府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以危机公关、舆情监测、整合营销为主要业务的服务机构,业务微信:beisuan123。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  上海公关公司  北京公关公司  深圳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