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正发生快速变化,各种民族问题日益凸显。正确处理我国民族问题,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民族工作。而在当今社会,面对海量易获取的与民族相关的信息,人们通常难以判断真假,尤其针对负面信息更易受到影响,容易形成负面网络舆论。因此需要及时收集互联网上与民族相关的各类信息,通过分析寻找敏感的监测点,及时预警并实现调控目的。
(一)民族关系监测预警基本框架民族关系监测预警的基本框架如图1 所示,主要包括:(1)民族关系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及重构。通过分析各种影响民族关系和谐的警源因素,构建民族关系监测预警指标集,并在最终舆情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重构;(2)民族关系信息资源采集。主要通过民族关系信息资源库采集信息,包括民族问题基础信息库,民族关系预警知识库以及民族关系舆情信息库,特别注意的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征,通过各种渠道在新媒体平台上收集各类与民族关系相关的信息资源,既包括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还包括视频音频等信息资源,及时掌握民情民意;(3)民族关系舆情信息分析。互联网上各类信息纷繁复杂且相互之间存在关联,因此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处理,从而得出有用信息;(4)民族关系监测预警调控机制。基于民族关系舆情监测的结果,结合其他基本监测状况制定相应的预警和调控策略。
从图1 可以看出民族关系舆情信息分析是民族关系监测预警的关键阶段,尤其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一方面人们以更自由更便捷的方式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范围扩大,这就使得任何与民族相关的细微小事,通过互联网的放大作用都可能演变成舆情事件,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在重视现实社会民族关系发展演变的同时,还需关注网络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也就是不同民族的群众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民族问题的交流和互动,就他们关心的民族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形成网络民族关系。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上出现的与民族有关的情感词汇进行归纳分析,了解民族关系网络舆情情感倾向,判断可能出现的危机和未来发展趋势,及时制定对应策略阻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
(二)民族关系网络舆情监测预警过程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网络社群逐渐成为信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场所,将人们的交流群从现实社会转移到虚拟网络中,人们就某一民族事件在网络社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此形成公众网络舆情,并在短时间内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尤其在民族关系领域,网络舆情极易引起不同民族成员的高度关注,不利于民族间的团结,容易导致不和谐的民族关系问题。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网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并推动网络舆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表明,对网络舆情公共危机管理的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民族事务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民族关系网络舆情的发展,以防止舆情事件的进一步恶化。民族关系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舆情数据采集、舆情信息抽取、民族话题追踪、舆情趋势分析、舆情威胁估计和可视化预警阶段。
舆情数据采集期,需要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对某一个民族关系话题爬取数据,获取一些舆情网站的动态监控数据,这类数据具有即时性特征,有利于实时监测预警民族关系网络舆情。在舆情信息抽取阶段,通过爬虫技术及舆情网站所获得的数据,通常以文本文件或数据库文件进行存储,文本文件较常见;针对此类文件,要根据民族关系的关键词及民族关系热点事件,使用大数据处理相关工具来解析这些文件以清洗数据。民族话题追踪阶段,要利用爬虫技术实时监测新数据的产生并爬取,以进行实时监测民族关系话题,民族关系话题一般通过民族关系信息系统来获取,民族关系信息系统包括舆情信息库和舆情知识库。舆情趋势分析和舆情威胁估计阶段,在实时监控话题和数据不断爬取和清洗的基础上,可实时预测舆情发展的趋势,并估计可能存在的威胁,相关部门可采取措施以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可视化预警阶段,即结合上述预警阶段,对民族话题实时展示最新状态,对舆情趋势发展以趋势图展示,并结合民族信息系统的知识库,采用某种指标集或算法对预警等级进行评级,用来判断民族关系舆情的严重程度。来源:《青海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 作者:张劲松 黄华 章凤君 节选:基于网络舆情情感分析的民族关系监测预警研究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 上海公关公司 北京公关公司 深圳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