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指的主流心理学主要是指冯特创立的科学心理学体系,以及之后因各种原因沿袭这个思想道路的各大心理学流派,其中主要指美国心理学的各大流派,例如: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及当今处于风口浪尖的认知心理学。细究这些所谓的主流心理学就会发现它们都存在来自同一根源的危机,恰如黎黑所说:心理学似乎是一门永远存在危机的科学。所以只有通过洞察主流心理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危机,才能更有效地为主流心理学寻找到摆脱危机的出路。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办心理学实验室。冯特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心理学之父。在这个肯定的意义上,冯特所代表的意义十分巨大,因为通过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等原因确实使心理学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科学。但也正是因为这个所谓的科学为心理学埋下了永久的蕴含危机的种子。从心理学危机的根源入手,并阐述危机在各大主流心理学流派当中的体现,思考摆脱其危机的出路。
一、心理学危机的由来
分析心理学危机的由来,必须要从哲学思想的发展进程中来讨论。19世纪中期,近代哲学发展遇到巨大的危机,实际上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对有关思想领域的一些学科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哲学。而此时,正当哲学家们为寻找近代哲学出路一筹莫展的时候,冯特所倡导的心理学由于其新颖的形式(研究方法、对象等)使得其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的主流心理学,殊不知这一思想存在逻辑上的危机,而这危机之后又由于美国学者理智思想的缺乏、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等顺利潜入美国心理学体系中,并构成之后一系列主流心理学流派危机的基础。
冯特创立的科学心理学虽然在形式上(研究方法、对象等)是新颖的,但是其在内容上还是遵循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身心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其依然是将意识视为某种独立于身体而自足法人实体存在来理解,[1]并规定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向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一样找到意识的构成要素,由此形成了构造主义。该思想逻辑明显存在一个矛盾之处,也就是危机的根源,即冯特的科学心理学是在身心二元论思维的前提下,试图将和身完全不同性质的心归入到身之中去研究,但是这明显违背了身心二元论的理论前提,即身和心代表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二者是互相对立的,二者共同构成这个世界。所以当哲学家们探清近代哲学的危机之后,自然就意识到冯特科学心理学的荒谬之处,并抛弃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在美国却得到了飞速发展。
二、 危机在主流心理学中的体现
上面提到冯特创立的科学心理学体系在德国被抛弃之后,但是在美国却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方面是美国学者理智思想的缺乏,他们意识不到这种危机的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其受进化论影响导致的实用主义哲学也不容许他们深入思考意识是什么的问题。因此,美国心理学不仅承袭了冯特科学心理学的躯壳,其实他们也不自觉地接受了它的理论前提,即其意识观。但是他们更强调意识对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功用价值,因而出现了机能主义。[2]机能主义的这种主张对科学心理学暗示了一种理论要求即非物质的意识和有机体之间能够发生相互作用,显然这和身心二元论的理论基础是冲突的,所以其应该要求心理学要突破身心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但是,如前所述,机能主义遵循的理论前提刚好是来自冯特的科学心理学其并没有突破身心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依然将意识理解为身心二元论思维下的心灵实体。
此外,美国是一个由欧洲移民开创的一个国家,当时的历史条件就是首先要满足自身的生存,所以无论什么理论还是思想首先都必须要滿足这一点。在这种条件下,美国人更愿意接受进化论的思想。[3]心理学在进入美国之后,也接受这种思想的洗礼,但是其忽略了一个前提就是进化论的研究主题是生物学的特征,其关心的是生命个体在物质的身体结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而心理事实的基本特征是非物质性的,其与物质的身体事实在性质上是原则性的相互不同的。所以如果直接将生物进化论应运于对心理领域内的解释,则是一种没有得到论证的逻辑的僭越。[4]而机能主义心理学专注于意识实在与有机体实在之间实用关系的探讨,忽略了这个逻辑前提的追问,这正是导致机能主义心理学最终陷入理论危机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机能主义心理学在接受冯特科学心理学的科学形式的同时,也接受了其将意识理解为身心二元论思维下的心灵实体的理论前提,此外还受到进化论的影响,强调意识对于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作用,这是一对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华生正是利用这个矛盾,发动了行为主义革命。
华生和冯特一样都是没有经过正规哲学训练的心理学家,因此华生不能忍受机能主义对待意识的态度,所以他不仅接受了科学心理学的形式,还直接否定了自古以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意识经验,首次将行为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这表面看起来似乎实现了身心的统一,但是细究则会发现,这只是一种简单的物理主义还原,将心归结为身来研究,即把意识归结到身体行为上,再把行为规定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这样使心理过程的内部品质完全消失,思维、判断等认知过程都成为了行为的一个部分。此外,行为主义还造成了一个可怕的历史假象:通过普遍地走向行为主义,心理学想当然地认为,华生已经为我们论证了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这个基础性问题,又由于当时美国学者理论涵养的缺乏,导致这个历史假象一直难以被揭穿,因此,这个问题竟然一直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5]虽然没人能够论证这个问题,或者说任何人对这个问题的论证只能走向自己的反面。就这样,关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信念一直成为美国心理学的最高信仰,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是维持其强势地位的生命线。
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信息技术、数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这也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他们和新行为主义一样开始反对行为主义只研究行为的主张,更加注重行为背后的认知的研究,就这样心理学家们又开始了对于意识的研究,并产生了认知心理学流派。他们受身心二元论影响和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影响,认为大脑类似于计算机,人们的心脑的关系就像是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一样,而软件和硬件一般不需要一定是绑定的关系,也就是软件可以放在任何硬件上工作,硬件也不能改变软件的性质,二者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而人们的身体只是一个效应器,负责为大脑提供信息和执行大脑发出的指令。在这里,认知心理学流派再次把人们的身体放到了一边,关注的焦点是心智怎样接受、加工、储存和利用感觉信息。[6]所以终究认知心理学还是在身心二元论思维的前提下去思考心理学的未来问题,所以不可能跳出心理学作为科学(自然科学)的历史危机,始终还是在这个危机之中盘旋。 至此,通过简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主流心理学中,一直存在着危机,这个危机虽然在各自阶段表现不同,但是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冯特所创立的科学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导致的,也就是在身心二元论思维的前提下去寻求心理学的科学(自然科学)发展之路。但是,由上可知,这一直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而且是很难克服的危机,那么怎样能够试图突破这个危机,真正实现心理学的科学发展呢?
三、心理学危机的出路
前面论述到冯特创立的科学心理学在德国哲学家们找到哲学危机的根源和对策的时候就将其抛弃了。其实与冯特同时的还有布伦塔诺的思想,他们都意识到哲学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就必须超越近代的思想逻辑,与此同时再确立一种新的思想逻辑,这也是与他们同时代的所有哲学家们的使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布伦塔诺和冯特的思想是同质的,相反他们的思想截然不同。
如前所述,要想获得对意识的真理性理解,就必须通晓哲学史。而和冯特不同的是布伦塔诺是经过哲学正规训练的,所以其思想也显示出和冯特的明显不同。他也倡导新的心理学,但是和冯特所倡导的不同,他根据心理学按照其本性必然是什么发现作为心理现象本质特征的意识的意向性,即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以某一对象的意向的内存在为特征的,这种意向的内存在是心理现象所独有的特征,没有哪一种物理现象能够表现出与此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可以这样来定义心理现象:它们是那些意向地将某一对象包含在它们自身之中的现象。 [7]
关于布伦塔诺思想的具体内容,不再赘述。但是他的思想的意义值得深思。首先,他的思想确实超越了近代身心二元论的思维方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身心统一,克服了那时近代哲学所面临的危机。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思想在现在的心理学研究之中慢慢地凸显为具身性的研究。其次,他的关于意识观念的阐述,从根本上抓住了意识最本质的特征,虽然最终的分析他没有完成,但是他的学生胡塞尔在现象学心理学中都阐述清楚了。最后,他关于科学概念的论述也是超越了近代以来人们所习以为常的局限于自然科学的框架内去解释科学,这也为后世如何论述心理学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作为科学提供了思想准备。这也在他的学生胡塞尔之后的思想中得到了体现。
由此可以看出,与冯特同时代的布伦塔诺的思想可以作为心理学克服危机的一条出路。这也是为什么当德国哲学家认识到近代哲学危机之后抛弃冯特的科学心理学选择布伦塔诺思想的原因。
当冯特所代表的科学心理学 进入美国之后,形成一系列主流的心理学流派之时,其实也有心理学家对此危机进行过论述,并试图克服这个危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詹姆斯。詹姆斯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但是他在经由心理学的道路上形成了彻底经验主义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并最终否定了自己原本的出发点。詹姆斯和冯特类似,都具有生理学的研究背景,詹姆斯刚开始也是继承冯特科学心理学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但是最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却变成了一个不断突破并超越的过程,最终达到了否定自己之初的信念,在理论上实现为彻底的经验主义。这个思想按照其本质而言与布伦塔诺开创、胡塞尔系统阐述的现象学是同质的。
詹姆斯实际上是美国科学心理学的第一人,也一直在积极推进心理学科学的发展。他从生理学出发,经由心理学的道路最终进入哲学。在他的研究中一直坚守自然科学的观点,但是他的研究始终是和哲学密切相关的。所以这才致使他最终在自己的著作《心理学简编》中最后耐人寻味地说:所以,当我们说,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时,我们一定不要认为这话意味着一种终于站立在稳固基础之上的心理学。恰恰相反,它意味着这样一种特别脆弱的心理学,在它的每一个连接点上,都渗透着形而上学批判的水分;它的全部基本假设和资料,都必须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中重新加以审视,并被转换成另一套术语。[8] 由此可以看出,詹姆斯最后给自己的论述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虽然他还不知道心理学最后到底按照内在本性应该是什么,但是已经在自我否定按照自然科学发展的道路。
当然,以上介绍均为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能够按照心理学本性是什么来思考心理学发展的人物,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思想也是相通的。但是,如何突破冯特创立的科学心理学所带来的危机,还需要广大心理学研究者省思、挖掘、创新。 浅谈危机不断的主流心理学及其出路 梁浩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参考文献:
[1] 高申春.心理学危机的根源与革命的实质论冯特对后冯特心理学的关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5):150-155.
[2] ANGELL J R. The province of functional psychology[J]. Psychology Review,1907,14:61-69.
[3] 梁浩.试论身心二元论与心理学发展之缘[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24(2):103-107.
[4] 高申春. 进化论心理学思想的人类学哲学批判[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113-118.
[5] 高申春. 西方心理学若干历史发展模式的审视与省思[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105-116.
[6]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研究思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4):153-160.
[7] BRENTANO F. Psychology from an Empirical Standpoint[M]. London: Routledge, 1995:88-89.
[8] JAMES W. Psychology:A briefer course [M].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892:467-468.
倍酸公关十大网络公关之一,国内颇具竞争力的网络公关公司之一,专注于政府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以危机公关、舆情监测、整合营销为主要业务的服务机构,业务微信:beisuan123。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办心理学实验室。冯特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心理学之父。在这个肯定的意义上,冯特所代表的意义十分巨大,因为通过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等原因确实使心理学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科学。但也正是因为这个所谓的科学为心理学埋下了永久的蕴含危机的种子。从心理学危机的根源入手,并阐述危机在各大主流心理学流派当中的体现,思考摆脱其危机的出路。
一、心理学危机的由来
分析心理学危机的由来,必须要从哲学思想的发展进程中来讨论。19世纪中期,近代哲学发展遇到巨大的危机,实际上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对有关思想领域的一些学科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哲学。而此时,正当哲学家们为寻找近代哲学出路一筹莫展的时候,冯特所倡导的心理学由于其新颖的形式(研究方法、对象等)使得其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的主流心理学,殊不知这一思想存在逻辑上的危机,而这危机之后又由于美国学者理智思想的缺乏、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等顺利潜入美国心理学体系中,并构成之后一系列主流心理学流派危机的基础。
冯特创立的科学心理学虽然在形式上(研究方法、对象等)是新颖的,但是其在内容上还是遵循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身心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其依然是将意识视为某种独立于身体而自足法人实体存在来理解,[1]并规定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向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一样找到意识的构成要素,由此形成了构造主义。该思想逻辑明显存在一个矛盾之处,也就是危机的根源,即冯特的科学心理学是在身心二元论思维的前提下,试图将和身完全不同性质的心归入到身之中去研究,但是这明显违背了身心二元论的理论前提,即身和心代表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二者是互相对立的,二者共同构成这个世界。所以当哲学家们探清近代哲学的危机之后,自然就意识到冯特科学心理学的荒谬之处,并抛弃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在美国却得到了飞速发展。
二、 危机在主流心理学中的体现
上面提到冯特创立的科学心理学体系在德国被抛弃之后,但是在美国却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方面是美国学者理智思想的缺乏,他们意识不到这种危机的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其受进化论影响导致的实用主义哲学也不容许他们深入思考意识是什么的问题。因此,美国心理学不仅承袭了冯特科学心理学的躯壳,其实他们也不自觉地接受了它的理论前提,即其意识观。但是他们更强调意识对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功用价值,因而出现了机能主义。[2]机能主义的这种主张对科学心理学暗示了一种理论要求即非物质的意识和有机体之间能够发生相互作用,显然这和身心二元论的理论基础是冲突的,所以其应该要求心理学要突破身心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但是,如前所述,机能主义遵循的理论前提刚好是来自冯特的科学心理学其并没有突破身心二元论的思维方式,依然将意识理解为身心二元论思维下的心灵实体。
此外,美国是一个由欧洲移民开创的一个国家,当时的历史条件就是首先要满足自身的生存,所以无论什么理论还是思想首先都必须要滿足这一点。在这种条件下,美国人更愿意接受进化论的思想。[3]心理学在进入美国之后,也接受这种思想的洗礼,但是其忽略了一个前提就是进化论的研究主题是生物学的特征,其关心的是生命个体在物质的身体结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而心理事实的基本特征是非物质性的,其与物质的身体事实在性质上是原则性的相互不同的。所以如果直接将生物进化论应运于对心理领域内的解释,则是一种没有得到论证的逻辑的僭越。[4]而机能主义心理学专注于意识实在与有机体实在之间实用关系的探讨,忽略了这个逻辑前提的追问,这正是导致机能主义心理学最终陷入理论危机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机能主义心理学在接受冯特科学心理学的科学形式的同时,也接受了其将意识理解为身心二元论思维下的心灵实体的理论前提,此外还受到进化论的影响,强调意识对于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作用,这是一对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华生正是利用这个矛盾,发动了行为主义革命。
华生和冯特一样都是没有经过正规哲学训练的心理学家,因此华生不能忍受机能主义对待意识的态度,所以他不仅接受了科学心理学的形式,还直接否定了自古以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意识经验,首次将行为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这表面看起来似乎实现了身心的统一,但是细究则会发现,这只是一种简单的物理主义还原,将心归结为身来研究,即把意识归结到身体行为上,再把行为规定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这样使心理过程的内部品质完全消失,思维、判断等认知过程都成为了行为的一个部分。此外,行为主义还造成了一个可怕的历史假象:通过普遍地走向行为主义,心理学想当然地认为,华生已经为我们论证了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这个基础性问题,又由于当时美国学者理论涵养的缺乏,导致这个历史假象一直难以被揭穿,因此,这个问题竟然一直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5]虽然没人能够论证这个问题,或者说任何人对这个问题的论证只能走向自己的反面。就这样,关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信念一直成为美国心理学的最高信仰,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是维持其强势地位的生命线。
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信息技术、数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这也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他们和新行为主义一样开始反对行为主义只研究行为的主张,更加注重行为背后的认知的研究,就这样心理学家们又开始了对于意识的研究,并产生了认知心理学流派。他们受身心二元论影响和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影响,认为大脑类似于计算机,人们的心脑的关系就像是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一样,而软件和硬件一般不需要一定是绑定的关系,也就是软件可以放在任何硬件上工作,硬件也不能改变软件的性质,二者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而人们的身体只是一个效应器,负责为大脑提供信息和执行大脑发出的指令。在这里,认知心理学流派再次把人们的身体放到了一边,关注的焦点是心智怎样接受、加工、储存和利用感觉信息。[6]所以终究认知心理学还是在身心二元论思维的前提下去思考心理学的未来问题,所以不可能跳出心理学作为科学(自然科学)的历史危机,始终还是在这个危机之中盘旋。 至此,通过简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主流心理学中,一直存在着危机,这个危机虽然在各自阶段表现不同,但是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冯特所创立的科学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导致的,也就是在身心二元论思维的前提下去寻求心理学的科学(自然科学)发展之路。但是,由上可知,这一直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而且是很难克服的危机,那么怎样能够试图突破这个危机,真正实现心理学的科学发展呢?
三、心理学危机的出路
前面论述到冯特创立的科学心理学在德国哲学家们找到哲学危机的根源和对策的时候就将其抛弃了。其实与冯特同时的还有布伦塔诺的思想,他们都意识到哲学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就必须超越近代的思想逻辑,与此同时再确立一种新的思想逻辑,这也是与他们同时代的所有哲学家们的使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布伦塔诺和冯特的思想是同质的,相反他们的思想截然不同。
如前所述,要想获得对意识的真理性理解,就必须通晓哲学史。而和冯特不同的是布伦塔诺是经过哲学正规训练的,所以其思想也显示出和冯特的明显不同。他也倡导新的心理学,但是和冯特所倡导的不同,他根据心理学按照其本性必然是什么发现作为心理现象本质特征的意识的意向性,即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以某一对象的意向的内存在为特征的,这种意向的内存在是心理现象所独有的特征,没有哪一种物理现象能够表现出与此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可以这样来定义心理现象:它们是那些意向地将某一对象包含在它们自身之中的现象。 [7]
关于布伦塔诺思想的具体内容,不再赘述。但是他的思想的意义值得深思。首先,他的思想确实超越了近代身心二元论的思维方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身心统一,克服了那时近代哲学所面临的危机。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思想在现在的心理学研究之中慢慢地凸显为具身性的研究。其次,他的关于意识观念的阐述,从根本上抓住了意识最本质的特征,虽然最终的分析他没有完成,但是他的学生胡塞尔在现象学心理学中都阐述清楚了。最后,他关于科学概念的论述也是超越了近代以来人们所习以为常的局限于自然科学的框架内去解释科学,这也为后世如何论述心理学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作为科学提供了思想准备。这也在他的学生胡塞尔之后的思想中得到了体现。
由此可以看出,与冯特同时代的布伦塔诺的思想可以作为心理学克服危机的一条出路。这也是为什么当德国哲学家认识到近代哲学危机之后抛弃冯特的科学心理学选择布伦塔诺思想的原因。
当冯特所代表的科学心理学 进入美国之后,形成一系列主流的心理学流派之时,其实也有心理学家对此危机进行过论述,并试图克服这个危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詹姆斯。詹姆斯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但是他在经由心理学的道路上形成了彻底经验主义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并最终否定了自己原本的出发点。詹姆斯和冯特类似,都具有生理学的研究背景,詹姆斯刚开始也是继承冯特科学心理学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但是最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却变成了一个不断突破并超越的过程,最终达到了否定自己之初的信念,在理论上实现为彻底的经验主义。这个思想按照其本质而言与布伦塔诺开创、胡塞尔系统阐述的现象学是同质的。
詹姆斯实际上是美国科学心理学的第一人,也一直在积极推进心理学科学的发展。他从生理学出发,经由心理学的道路最终进入哲学。在他的研究中一直坚守自然科学的观点,但是他的研究始终是和哲学密切相关的。所以这才致使他最终在自己的著作《心理学简编》中最后耐人寻味地说:所以,当我们说,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时,我们一定不要认为这话意味着一种终于站立在稳固基础之上的心理学。恰恰相反,它意味着这样一种特别脆弱的心理学,在它的每一个连接点上,都渗透着形而上学批判的水分;它的全部基本假设和资料,都必须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中重新加以审视,并被转换成另一套术语。[8] 由此可以看出,詹姆斯最后给自己的论述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虽然他还不知道心理学最后到底按照内在本性应该是什么,但是已经在自我否定按照自然科学发展的道路。
当然,以上介绍均为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能够按照心理学本性是什么来思考心理学发展的人物,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思想也是相通的。但是,如何突破冯特创立的科学心理学所带来的危机,还需要广大心理学研究者省思、挖掘、创新。 浅谈危机不断的主流心理学及其出路 梁浩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参考文献:
[1] 高申春.心理学危机的根源与革命的实质论冯特对后冯特心理学的关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5):150-155.
[2] ANGELL J R. The province of functional psychology[J]. Psychology Review,1907,14:61-69.
[3] 梁浩.试论身心二元论与心理学发展之缘[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24(2):103-107.
[4] 高申春. 进化论心理学思想的人类学哲学批判[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113-118.
[5] 高申春. 西方心理学若干历史发展模式的审视与省思[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105-116.
[6]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研究思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4):153-160.
[7] BRENTANO F. Psychology from an Empirical Standpoint[M]. London: Routledge, 1995:88-89.
[8] JAMES W. Psychology:A briefer course [M].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892:467-468.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 上海公关公司 北京公关公司 深圳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