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界

“微时代”校园舆论的主要特点

倍酸公关

(1)舆论整体积极向上。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国发展的突飞猛进,使得青年群体的大国自信显著提升,爱国情感表达成为最突出的正面向量。民众爱国情感表达主动性显著增强,方式日趋多元;网民心态渐趋冷静,面对全民探讨的重大事件,网络舆论一哄而上之后一哄而散所带来的非理性浪潮渐有趋缓;网络不理性因素犹存,自媒体情感消费搅动舆论场。

(2)运营平台多元,垂直交流不断深入。高校新媒体的运营主体多元,2018年针对校园新媒体的一则调查显示,自媒体公众号数量占比50%左右;学校官方平台超过20%,学生组织占比30%左右,网络意见的表达媒介与途径多样,涉及内容繁复,观点呈现多元。校园新媒体用户群体明确,师生均为受到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思维活跃,乐于发声,借助即时、高效的媒体交流,交流频繁,距离拉近,话语交流由自上而下、单向传输的交流方式过渡为地位平等、双向互动的交流方式,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3)校内外舆论互相渗透,舆论传播平台叠加。社会舆论对校园舆论关注度持续增强,学生干部官僚化、裸贷等最初由大众媒体感知并掀起舆论热潮;校园舆论跳出象牙塔形成社会舆论的重要部分,影响了青年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新媒体主要受众是青年人,高校中青年群体密集,其舆论导向也影响社会舆论导向)。校园内多平台联动叠加助推舆情发酵,当前众多热点事件传播的背后,是新旧媒体、新媒体之间的不断作用、交织传播,使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扩散趋势,迅速形成舆情热点。

(4)网红类意见领袖层出不穷,热点解读娱乐化。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青年用户群体的主导地位凸显,人人都是行走的IP,都能成为传播的中心。敢于表达、乐于表达遇上平台多元化,传播开放化的新媒体发展背景,网红与意见领袖层出不穷,且相对于传统媒体正式、严肃的解读而言,当前自媒体传播受到以承载资本逻辑、鼓吹感官享受、消解文化价值为特点的文化消费主义思潮带来的影响[1],更倾向于以更加轻松有趣、符合年轻人胃口的娱乐化表现手法解读热点事件。来源:《新闻爱好者》2019年第8期 节选: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舆论引导机制及实践路径 徐佳

倍酸公关十大网络公关之一,国内颇具竞争力的网络公关公司之一,专注于政府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以危机公关、舆情监测、整合营销为主要业务的服务机构,业务微信:beisuan123。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  上海公关公司  北京公关公司  深圳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