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界

基层减负舆论呼吁畅通沟通机制

倍酸公关

阅读背景:湘西女教师李田田的一则网络吐槽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围绕克服形式主义、基层减负等话题,舆论呼吁畅通沟通机制,引导基层治理脱虚向实。

近日,湖南湘西州永顺县桃子溪村女教师李田田通过网络发表文章《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称自己于2016年9月入校至今,学校极缺老师,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很大。自开学以来,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检查,自己疲于应对上级各类检查耽误教学,隔两天,我们就要带学生大扫除。停课扫地是常有的事,我的语文课已停滞不前。她质疑学校频繁迎检、教师忙于扶贫等形式主义现象。该文迅速在网上发酵,永顺县教体局要求她连夜进城做说明。备感压力之下,李田田删除了原帖文,并于10月15日深夜通过微信朋友圈发文求助,引发关注。教师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如果教学之外的其他事情过于频繁,师生们被迫以停滞教学来应对上级检查,那就成了本末倒置。这起事件引起网民热议,10月15日至20日,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达500多篇,阅读量超过238万人次。

在网民广泛关注之后,湘西州委、州政府积极回应舆情,立即派督查室主任到学校了解情况后,明确表示以后会少些形式主义检查,并承诺县教体局不会为难该教师今后的发展。随后,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明确表示,已对永顺县教体局提出批评,湘西州将整顿一切形式主义的检查,教师有什么意见、好的建议,支持公开发表,也会及时调查解决。深陷舆论旋涡的永顺县相关部门也成立由县纪委监委牵头的调查组,对李田田老师及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

该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在于某些基层地区所承载的形式主义现象,引发了相当程度的舆论共鸣,值得深思。《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新媒体侠客岛刊文认为,虽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但它所反映出的基层现实倒也格外真实。李老师反映的问题,也不是永顺县一地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为了解决基层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很多事无巨细的措施也都一一落地,但从一些基层的反映看,效果尚不明显。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推送文章《戳破形式主义泡沫,还需更多李田田》认为,此类事件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性,基层教育、地方负担、扶贫任务,每一项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当这些关键词集中出现在同一事件时,理性分析、认真求解才是最好的选择。从相关文章的网民跟帖来看,绝大多数网民认为基层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的现象,包括教师、医生在内的许多基层人员被频繁的迎检事项、会山会海等形式主义所折腾,忙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却忙而无序、忙而无效甚至忙中出错。

形式主义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今年3月,中办印发通知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31个省区市先后制定具体措施推进落实,包括精简文件、压缩会议数量时长、规范考核调研等,努力为基层减负。但必须清醒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一些地区和领域仍然突出,每年被互联网曝光的群众反映强烈的舆情事件也较多,甚至有新的表现形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不断公开各地的形式主义典型案例,突出以案为戒。

分析舆论热议的各类案例发现,一些受到处理的党员干部,对上级的部署要求多数是机械执行,照本宣科,层层发文、层层开会,急于高调表态和高调宣传,行动少且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有些干部对形式主义问题,既深恶痛绝又深陷其中,将精力忙于应对上级检查让领导满意,对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诿扯皮。从某种意义来看,基层减负,既需要上不折腾,也需要畅通基层情况反馈机制。特别是对于基层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反映问题,各地需要正面回应,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央视新闻评论《纾解李田田之问,让对话机制更通畅》认为,如果李田田一反映问题,就能获得及时反馈,何至于此?从健全对话机制,到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再到完善解决问题的平台,这是解决李田田之问的重要方式。善待李田田们,就要倾听他们的心声。笔者认为,如何让更多基层工作人员踏实工作、安心干事,理应成为基层治理的努力方向。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特约舆情分析师 卢永春)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畅通沟通机制  改善基层治理

倍酸公关十大网络公关之一,国内颇具竞争力的网络公关公司之一,专注于政府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以危机公关、舆情监测、整合营销为主要业务的服务机构,业务微信:beisuan123。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  上海公关公司  北京公关公司  深圳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