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界

什么是涉警舆情 涉警舆情产生的原因

倍酸公关

一、什么是涉警舆情

对于舆情,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他是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它包括民间舆情和网络舆情,民间舆情主要存在于街头巷尾的议论中。网络舆情则是存在于互联网上,其的传播和影响力早已超越了民间舆情,成为当下舆情的主流。由此推之,涉警舆情就是指与警察或警务活动有关的社会舆论的情况。

二、涉警舆情产生的原因

第一,自媒体时代是涉警舆情产生的推动者。


当下已进入自媒体时代,自媒体门槛低易操作,平民化个性化,交互强传播快,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博客)、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播客),自媒体打破了时间、地域的局限,一下子飞入寻常百姓家,每个草根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传递自己生活的阴晴圆缺,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人人都可成为法律监督者,这就对执法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警察自身行为失当是涉警舆情产生的诱因。

公安机关或者民警在警务管理和其他活动中,由于工作方法、运作机制、工作效果以及言行举止等组织群体和个体方面不当的原因引起群众的不满。当下警察人员构成组成比较复杂,文化水平高低不一,政治素养参差不齐,基层警察政治、经济待遇偏低、职业保障不到位,阻碍了人民警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在面对老百姓时,不加控制,引起群众不满他们通过自媒体进行曝光宣泄,从而使更多的人对警察群体口诛笔伐,造成警民关系冲突,破坏警察形象,降低信任度,连锁效应是极坏的。

第三,警察职责定位模糊为公众提供误导的契机。

《人民警察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但与事实相反,中国警察一直奉行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小到两狗打架,大到艺人安保,几乎所有场面都可以看到警察的身影,110每天接到的报警电话中,有效警情只占三成。劳资纠纷、征地拆迁、医患矛盾、噪声污染、价格投诉这本不是警察的职责,但警察们却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费力不讨好、自己都讨厌的角色,让群众抵触,让自己灰心。长期的疲劳奔波,使得原本匮乏的警力更加不足,警察荣誉感降低。

第四,标题党和图片党背后商业利益的衍化物。

标题党和图片党为获取点击率,扩大粉丝量,提高知名度,以警察为噱头,曲解事实,误导群众,从而导致警察涉警舆情的产生。2015年黑龙江庆安、山东潍坊、河南郑州出现的一系列涉警舆情,在近日公安部部署指挥下摧毁的以北京锋锐律师事务所为平台,自2012年7月以来先后组织策划40余起敏感案件、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重大犯罪团伙案后揭开了黑幕。一个由律师、访民、推手相互勾连,组织严密,分工精细的犯罪团伙,以维权、正义、公益为名,将多起敏感事件越炒热,在这些事件中就有许多涉警舆情。

第五,以情感代替法制为警民关系埋下隐患

普法宣传推行10年来,法律制度不断健全,但普法效果不甚理想,人们的法律意识依旧淡薄,普法工作仍未引起一些地方重视,法律宣传方式单一,内容单调,普法宣传也主要集中在广大城市地区。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国传统的礼俗社会早已根深蒂固,人们通常喜欢以民事习惯(民事习惯是指在国家法之外,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权利与义务,并为某一社区或者整个社会普遍遵从的行为规则的总称。)思考问题,而非法律角度。为执法埋下隐患,警察执法时,他们不但不服从警察命令,反而胡搅蛮缠辱骂甚至袭警。作为基层民警,不能冷静处理,稍有不慎就会演变成涉警舆情。

三、今后应该加强的对策

第一:利用自媒体时代执法记录仪客观记录

民警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潮流,善于运用自媒体,与网民在新媒体上互动交流,改变警察老古董的形象,从更高角度看待新媒体,利用网络拉近警民关系,搭建网上警民连心桥。作为官方政务微博也应适应潮流,做好以双微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应用,贴近主流,以服务公众为己任;争创一流,争做双微达人;注意潜流,不断开拓新媒体应用的积极面,引导舆论方向。同时利用中国一百多万警察的有力资源,建立强大的网络警察同盟阵营,为警察发声,为警察代言。公安机关也应重视新媒体方面的建设,加大投入,通过专业培训和行业交流,加强人员管理培训,规范新媒体建设,打造互联网+政务的民生警务平台。可喜的是很多地方已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已经开始探索或者使用大数据以及云系统功能建立社会联动治安防控体系,有的地区更是加大投入建立手机APP平台,依托互联网搭建指尖上的民情终端,微距离服务群众。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8月11日讯,通过对双微平台25000余个政法系统机构开设的微博、微信账号进行数据统计,@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江宁公安在线@平安北京等公安机构政务账号长期稳居全国政务双微总榜前列,逐渐成为政法微博中的中流砥柱。像安康市紫阳县公安局充分利用微信制作微播报微预警等电子报,制作相应的漫画,小视频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群众,深受网民青睐。

第二,加强自身建设,用高素质、高标准树立职业形象

警察形象代表着国家、政府形象,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对维护党的领导,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警察要加强政治法律知识的学习,确保执法合法有序,应对舆情心中有数。其次,警察也应不断学习与网民交流技巧和回答记者问题技巧,积极关注使用新的科技产品,成为时尚潮人,并努力创新,将公安工作与现代化办公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再次,警察要加强警务实战化训练,全面提升训练工作服务实战的能力和水平。不仅能提高警察自身精神风貌,保护自身安全,更为保护群众财产打下坚实基础。作为公安机关,警务实战化注重综合训练,动态训练,加大科技投入,完善训练基地,创建制度化、长效性的训练机制,丰富多媒体的使用,利用多媒体的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等功能为教学训练提供更大的空间。

第三,厘清行业责任边界,恪尽职守用心做事。

作为警察,明确职责,回归本职,全新全意为民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当下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已进入快车道,关于警察回归本职,落实人民警察高于地方,略低于部队的待遇,完善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制度,建立健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规范辅警人员管理等一批从优待警措施已经提上议程,并取得相应的成果。公安部自2015年1月1日起为全国公安民警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渭南市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推进便民利民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包括死亡证明、健在证明、偿还能力、婚姻状况等在内的18种证明;大连市《正式出台辅警管理办法》参照事业单位执行这一系列的改革无疑为警察从繁重的非警务活动中抽身做了很好的开端。

第四,严厉打击不法分子,依法肃清网络文化环境

公安机关应联合信息部门长期开展整治网络行动,对于一些散布虚假消息、炒作制造虚假网络信息等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净化网络环境,纠正网络不端行为,打击网络灰色产业链。警察支持媒体以及群众对公安机关的监督,保护公众的权益,但对于那些为了提高点击率,诋毁警察、消费警察、破坏警察形象,造成警民冲突,公安机关也要坚决依法查处并建立相应的涉警舆情应对机制,认真调查取证,还原事实真相。

第五,加强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

作为公安机关要参与到普法宣传工作中来,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健全普法机制,丰富普法手段,扩大普法范围,把法制教育和法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让法律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警察,是国家公务员,更要以身作则,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和法治思维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使命感,为老百姓树好榜样,促使老百姓从要我学法思想向我要学法转变。浅议当前涉警舆情产生原因及对策 大荔公安局宣传科 惠锐敏
倍酸公关十大网络公关之一,国内颇具竞争力的网络公关公司之一,专注于政府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以危机公关、舆情监测、整合营销为主要业务的服务机构,业务微信:beisuan123。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  上海公关公司  北京公关公司  深圳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