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突发事件的特点和类型
网络世界的突发事件不同于物理世界的突发事件,它具有明显的高技术性和新颖性,因此必须采用高技术手段和非常规的措施应对这些威胁才可能奏效。
我们通常可以将这些威胁归成三大类:
1、电子威胁
随着互联网快速进入政府、企业、社区、军事设施,黑客群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网络攻击、病毒、谍件大面积泛滥,甚至造成重要信息系统和关键性基础设施的瘫痪。这些电子威胁借助高技术手段而花样翻新、日新月异,使信息安全防不胜防。2001年,日本东京国际机场因航管系统遭受红色蠕虫病毒的攻击而陷入瘫痪,致使几百架飞机不能正常起落,几千名乘客行程受阻。
2、物理威胁
随着物理世界威胁的发生,它可能迅速波及到重要信息系统和网络基础设施,甚至导致网络系统严重瘫痪和失去全部的重要信息。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中双塔楼的倒塌,致使其中没有容灾设施的800家企业储存的信息彻底消失,从而使这些企业一蹶不振;而有容灾设施的400家企业迅速恢复营业而生存下来,如纽约交易所,因长年坚持采取商业连续性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BCP/DRP)的预防措施,很快便能在异地开展工作。
3、内容威胁
互联网是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最好平台,为社情民意的反馈提供了有效的渠道,为促进和谐社会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但是作为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其中也容纳着各种人群、各类思潮。社会上的一些敏感点出现在网上而引起一些人的共鸣是正常现象,但一旦这些敏感点向热点演变,最后变成爆发点,特别是当其引发群众的违规和过激行动时,将影响到社会安定并导致出现其他问题。这就是内容威胁引发的网络突发事件。
无论是电子威胁、物理威胁还是内容威胁导致的网络突发事件,它们与物理世界的突发事件一样,都将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而网络突发事件因其高技术性和新颖性的特点,使人们对其防范手段比较陌生,防范意识相对薄弱。但这类事件能够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是一样的,而且在有些领域会更加严重,甚至难以恢复。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高速推进,我们应高度重视这种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制定配套的法规和标准,动员有效的应急防范资源,针对其特点采取正确的对策和适当的治理技术措施,把网络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降到最小。
二、网络突发事件应急治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治理工作要遵照中办发[2003]27号文件精神,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强化组织管理,努力提升对网络突发事件的驾驭能力;掌握应急治理的主动权,加强网上先进文化的有效供给,形成网上舆论的强势;尽快研究开发出网络突发事件治理的高新技术,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品;加速建设网络突发事件治理的基础设施,给应急响应提供强大支撑;同时尽快建立健全与网络社会发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对作案者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在应急治理中,还应该坚持属地原则和纵向专业支持紧密结合的方针,在应急支援和病毒防治中, 则要落实小核心、大社会原则。由于网络突发事件的高技术性和新颖性,必须采取小核心、大社会的治理策略,构建一批有高技术手段支持的小核心作为专业治理中心,并发动社会相关力量构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协同治理以求实效。
三、大力推进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信息安全事件监控、预警;信息安全事件通报;启动应急预案;事件应急抑制;事件应急根除;事件应急恢复和应急审计评估。
在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要注意抓好以下几个体系的建设:
1.网络安全监控与预警体系。重点对城域网、广域网和公用网所面临安全威胁的监控,并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流量、特征)进行早期预报。
2.网络信息安全事件通报与会商体系。建立网上突发事件的即时通报机制、并协同相关部门进行会商,为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迅速提供决策依据。
3.网络应急支援体系。由于信息网络已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一旦出现大面积的灾难,除了应急支援中心外,动员社会上的科研机构和信息安全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是必要的。应急支援中心作为核心力量,应在救援信息资源库、检测工具与技术、检测与阻断能力、取证分析能力、系统恢复能力、培训与宣传能力上有足够的优势。
4.网络病毒防治服务体系。当前网络病毒传播迅速,破坏力增强。因此,坚持小核心、大社会的原则,发动防治服务中心、信息安全企业和部门的综合力量是必需的。防治服务中心应在及时发现疫情、诊断和预报、防治工具提示与发布和防治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
5.灾难恢复基础设施。灾难恢复是应急救援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各领域和部门都非常重视做好灾难恢复设施的建设与应急演练工作。灾难恢复类型分为数据级和应用级两大类和六小类;国信办正在制订我国的灾难恢复工作指南。
6.网络保密检查体系。为了发现和阻止可能出现的网上泄密事件,国家职能部门对可能出现的泄密渠道和泄密内容,将采取技术和管理上的对策,以保护国家重要信息的安全。
7.网络安全侦控体系。为了保护信息网络正常和健康的使用,控制各种非法信息内容在网上的传递和扩散,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对策,以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8.网络舆情掌控与治理体系。网上出现舆情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并可能波及到社会。为了正确引导网上舆论,使网上舆情成为一种网络健康民主的动力,而不至于演变为破坏力,应健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有在海量信息中发现敏感点、进行热点预警和爆发点掌控的技术支撑;同时,应有先进文化的有效供给和引导,形成先进舆论的强势,使健康的网络舆情成为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
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治理是国家应急管理指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突发事件虽然与物理世界的突发事件不同,但后果是相关联的,都应在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完成其治理任务。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 上海公关公司 北京公关公司 深圳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