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安徽亳州一中8名学生集体放弃清北的消息获高度关注。针对网友质疑的8名学生高考成绩未达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何谈放弃,8月18日,亳州一中校长谢启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媒体报道的亳州一中8名学生放弃清北的消息有不完整之处,张金宇、袁梓淇两名同学是有机会上清华的,另外6名同学有望上北大医学部,但他们除非想学医,否则也上不了北大。
在清华北大相继出面辟谣,明确表示仅1人达到清华理科分数线的情形下,谢校长所谓的报道不完整,很难自圆其说。这样的文字游戏,显然无法掩盖虚假宣传之嫌疑。
面对这样的反转,公众的第一反应就是亳州一中被打脸了。
在尊重学生意愿面前,学校不能为了评比、为了声誉、为了附和大众,用感恩母校的方式来绑架;学生填报志愿学校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能力、素养等,还教会了他们清晰规划未来的能力。除了尊重他们的选择外,学校更多的是祝福和自豪
这些曾令人由衷赞叹的豪言壮语,转瞬之间便成了反戈一击的利器,把自己的脸打得啪啪作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本想通过打个擦边球给学校长脸,没想到却被揭了老底。
学校被打脸固然咎由自取,但透过个案,更应该看到其背后凸显的理想与现实矛盾。事实上,亳州一中的做法并非个例,不乏有学校煞费苦心地在自我宣传营销上大做文章。所不同的只是亳州一中的玩笑开大了,其他学校的分寸感拿捏得比较好而已。
从起初的一边倒式称赞到反转之后的备受嘲弄,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清华北大,公众存在着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心向往之,另一方面则希望能不要唯清北是从,打破清北独尊实现百花齐放。亳州一中的炒作之所以成功引爆舆情,正在于其瞄准了公众的这种心理状态。一旦被发现作弊,除了学校被打脸,满心赞叹的公众也同样被狠狠打脸,其反噬也就来得特别猛烈。
囿于诸多因素,不唯名校、打破清北独尊,依然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情况是大家对名校趋之若鹜。名校通常代表着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更充裕的资源机会,想上名校本是人之常情,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值得鼓励。但问题是,一旦非名校不上,这样的执念极易滋生问题。于个体而言,很可能会只选贵的,不选对的;于学校而言,则会被清北率之类的指标所绑架。虚假宣传或许还是小事,一旦陷入教育锦标主义的窠臼难以自拔,更是罪莫大焉!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很理解亳州一中的无奈。这样说当然不是要为其虚假宣传辩解什么,只是想指出一个很多学校都面临的严峻现实如果不是逼良为娼,学校何以沦落到挖空心思宣传的地步?如果不是整个社会习惯性地盯着清华北大,如果不是地方政府以名校作为考核学校的重要指标,又怎会闹出这样一出大笑话?
对于这样的前车之鉴,所有学校当然都要深刻汲取教训。但很多事情,仅仅批评责骂学校是于事无补的,如何给学校松绑,创设相对宽松的教育氛围,切实化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可谓任重而道远。来源:钱江晚报 胡欣红 8人放弃清北涉虚假宣传,究竟打了谁的脸?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 上海公关公司 北京公关公司 深圳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