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界

企业走进公关教育时,想想企业怎么发挥作用

倍酸公关

  最近我在高校上了一堂失败的课,在我的课上,同学们睡着了。   应邀给一所大学的本科生讲两个半天的新媒体时代的危机公关,该校传播和广告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我和一位公关公司老总分别来上。
  给不少企业和公关界论坛讲过这个话题,我为此收集了很多新鲜的案例,总结了新媒体时代危机公关方法论。我还记得在一家金融公司,公关团队十多个人挤在一间小会议室听我侃了一下午,大家兴致勃勃,不断提问题,下了课还在讨论。
  类似的材料稍加整理拿到学校课堂,第一次课我把危机的来源、成因、分类、性质、应对方法做了梳理,可是同学们并没有什么反应,快到中午的时候,三十多人的教室里,有四五个同学趴在桌上人事不省。
  一个自以为资深的公关讲师,经历过各种大场合,包括给一百多位最大国企的副总裁们授课,就这样栽倒在大学二年级同学手上。
  在一个公关群里聊天,华扬联众数字技术公司首席信息官,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WMBA学院学术导师、实践导师潘建新老师说了一句:企业的人根本不懂怎么在学校授课,把大家都惊到了。
  列出潘老师这么多头衔,不仅表示他多厉害,而是说潘老师是极少的从实践一线到学校教书的公关人,他探索了七年,终于找到了一点路数。他说:像姐夫李这样(有业界经验)的,能讲4课时精彩的演讲,但是,32课时就可能不灵了。
  很多业界人士走进大学讲堂,但是形成16课时以上的课程,大部分公关人就讲不下去了。潘老师举例说,他给浙江大学讲《公共关系伦理学》这门课,光教案就写了十几万字。
  而公关业界人士讲课,多是企业风格,拿了PPT上去就讲。
  并不是说企业人士就不能讲课,而是当大家反复呼吁企业走进公关教育时,想想企业怎么发挥作用。
  公关是一个高度实践性的学科,甚至是不是学科我们也一直在争论。很多业界人士认为,公关教育的出路在于教育与实践的结合,需要更多的企业走进学校,不仅是分享实战经验,还包括吸纳学生实习。
  我认为企业进入高校要解决企业的传播方式不适合学校的问题。
  用我那堂失败的新媒体时代的危机公关举例,企业关注问题的角度不是学生的角度,你不能过早地把学生拉进企业经营的复杂环境中。
  危机公关中应该谁出来道歉?质监和工商部门有怎样的权力封存你的产品?警察执法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你再怎么说理论与实践结合,再怎么说公关是一个实践学科,这些话题不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应该讨论的。
  我在企业公关20年,团队里总是有大学毕业生入职,实习生来上班,想想我除了让他们干活,很少了解他们在学校受的教育与工作真实环境之间的反差是什么。
  而消除这样的反差,并不是让教育结合更多的实际,而是教育让学生掌握快速记忆的能力,知识梳理的能力,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而开始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实习生不可能解救焦头烂额的公关总监,但是学校教育应该给学生一种方法,一种底气,这是仅仅靠企业分享实际案例不能解决的,也许,这就是潘建新老师七年努力可以证实的价值。企业走进公关教育的正确姿势 李国威 - 《国际公关》


倍酸公关十大网络公关之一,国内颇具竞争力的网络公关公司之一,专注于政府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以危机公关、舆情监测、整合营销为主要业务的服务机构,业务微信:beisuan123。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  上海公关公司  北京公关公司  深圳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