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界

施密特谷歌公关大使?情报人员?

倍酸公关

  谷歌在朝鲜落地?这是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施密特访问朝鲜仅仅是为了一睹平壤真容吗?   如果你们希望发展经济,就必须放弃阻止国民访问全球互联网的做法。
  在与美国新墨西哥州前州长比尔・理查德森结束对朝鲜为期四天的访问后,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搜索服务供应商谷歌的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说,自己对朝鲜官员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如今,谷歌高管的朝鲜之旅暂时告一段落,如《大西洋月刊》的评论所言,不会使得 Google.kp出现。但有些事情也在意料之外:理查森不顾此前的完全私人性质访问的姿态,称代表团向朝鲜施压,要求其暂停导弹的发射和核试验,拿出资金让更多的人使用手机和互联网,同时要求朝方以人道方式对待去年12月被朝方逮捕的美籍韩裔商人裴俊浩(音译),后者因在朝鲜罗先市犯下反朝敌对罪行而被朝方扣留。
  一个是打着信息自由和不作恶旗号的互联网巨头,一个是被西方称为网络黑洞的封闭国家,双方的接触怎么看都显得拧巴。
  一心去朝鲜
  施密特准备访问朝鲜的消息最早出现在2013年1月3日。美联社称,谷歌执行董事长将随同一个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前州长比尔・理查德森率领的人道主义团体前往朝鲜。
  消息一出,外界纷纷开始猜测施密特的朝鲜之行将有怎样的内容和目的。谷歌公司否认了施密特的举动是公司商业行为,称对他个人的旅行不予置评。而目前朝鲜与美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也几乎没有生意往来,美国还禁止进口产自朝鲜的任何商品。
  可以预见,白宫对施密特的访朝计划十分不满,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第二天就表达了官方态度:坦率地说,我们不认为访问的时机特别适宜。
  对此,施密特的带路人理查德森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今晨》栏目采访时表示,他和施密特访问朝鲜是出于私人人道主义目的,随行人员包括亚洲事务专家、美联社顾问托尼,谷歌智库谷歌理念主管贾里德・科恩以及施密特的女儿索菲,没有媒体记者。理查森说:这跟谷歌没关系,施密特对外交政策感兴趣,他只是我的朋友。
  尽管如此,施密特的特殊身份,仍然让外界将此行与之前朝鲜力图发展科技和网络的消息联系到了一起:金正恩在今年向全国发表新年致辞时说,他将大力推动科技作为朝鲜这个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之路,力求所有学校都能用上计算机,所有工厂都实现机械数字化。据洛杉矶时报报道,2011年4月曾有12名低级别的朝鲜官员访问了谷歌公司的总部。
  但很明显,上述发展战略并不包括向朝鲜民众开放互联网。所以,施密特访问朝鲜并不意味着谷歌打算在朝鲜开展商业活动。华盛顿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中心的高级专家维克多・查就认为,施密特仅仅是为了去见识下朝鲜。
  不过,这也不是施密特头一次拜访敏感国家了。2010年末,艾瑞克・施密特就秘密访问了军事管制中的伊拉克。《纽约时报》爆出这一消息,就立刻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施密特既不是政府高层管理人员,也不是军需产业人士,一位著名IT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为何要冒险访问伊拉克呢?
  这与如此施密特拜访朝鲜的论调几近。事实上,施密特拜访伊拉克的目的地竟然是伊拉克的国立博物馆。伊拉克国立博物馆里收藏了很多古代亚洲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代的稀有物品,伊拉克战争后,大部分文物都收藏在秘密仓库里,记者、学者等人也只能参观其中一部分,普通人是几乎不可能参观到那些文物的。
  施密特当年的伊拉克之行,后来被解读为谷歌在为建立虚拟博物馆制造声势。那么,这一次,施密特拜访朝鲜,背后显然不仅仅是观光那么简单。
  施密特在想什么?
  在此之前,艾瑞克・施密特留给世人的印象,似乎只是谷歌三驾马车之一,或者说更多地印象是作为谷歌两位联合创始人的调停者,是个好好先生、职业经理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甚至有点枯燥无味的人。除了作为谷歌的CEO广为人知,他并没有像苹果的乔布斯一样留下那么多传奇故事。甚至直到这次的朝鲜之行,世人才知道他还有一个叫索菲的女儿。
  正因为如此,没有人会想得到,这样四平八稳的施密特竟然会出现在朝鲜,并发表了督促朝鲜开放互联网自由这样的声明,俨然一名来自谷歌的外交大使。
  不过,媒体并没有忽略此前谷歌释放的信息。早在2010年,就有一批美国学者提出,谷歌和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也需要外交政策。换句话说,市值2425亿美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GDP的谷歌,完全有必要在现实的国际市场中,承担类似公共外交这样的业务。只不过,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外交的内涵可不一定是适合于美国利益的公共外交。
  媒体指称,谷歌近年来出现的外交动作,最原始的概念,应该来自谷歌自身的不做恶原则和现实国际市场的冲突。2010年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就突显了这种冲突的后果。而Facebook在中东革命中充当的角色,也令其所在国面临尴尬的指责。当企业的危机公关已经上升国家主体与企业之间的直接对抗层面时,对媒体发言的角色再由公关主管和法律主管担当,就完全不合适了。
  从这个角度去考虑,在总裁职位上退下的施密特,开始主要负责谷歌与全球各地决策者、商业伙伴以及政府机构的对外关系。由他来亲自充当谷歌实际上外交部长的角色,也就没有什么可惊讶的了。
  这一次与施密特同行的,还有公司内智库Google Ideas科恩(Jared Cohen)。2010年,28岁的科恩加盟谷歌。在这之前,他任职于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部,是希拉里著名《21世纪网络治国方略》的起草者之一。科恩更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劝服了Twitter不要在2009年伊朗大选后关闭网站维护。众所周知,科恩本人是利用数字化工具推荐外交的狂热鼓吹者,这大概也是施密特青睐科恩的理由之一。2010年,马上要从CEO位置退下的施密特马上拜访了科恩,力邀他离开国务院,加盟谷歌。   科恩接受了邀请,来到谷歌后,他和施密特一起启动了谷歌的新计划:Google Ideas。
  直到这个时候,还没有人清楚施密特在想什么,他是为了什么而启动这个项目的。
  奇特的Google Ideas
  不能顾名思义,作为公司的智库项目,Google Ideas并没有如同人们想象的那样,为谷歌提供各种适宜创业和推动科技发展的金点子。尽管Google Ideas设置在谷歌的业务运营与战略部旗下,并非由慈善部门管理,不过施密特和科恩却将这个项目运作成了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部门,而且很快确立起了声望,因为它在做大部分企业部门都会极力推脱的工作。
  科恩认为,有许多问题可在谷歌的帮助下找到解决方案――从探索如何帮助索马里这样的所谓脆弱国家更好地运转,到解决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司法资源难以获取问题。
  Google Ideas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上,即世界面临的每一项挑战都涉及科技,同时每一个解决方案也都离不开科技的参与。科技既赋予人行善的能力,也赋予人作恶的能力。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让科技帮助人们行善,那么我们作为科技企业应该如何去做?
  这是科恩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大力培养科恩并创建Google Ideas的施密特的想法。一切都建立在不作恶的谷歌价值观上,Google Ideas的创建意味着,谷歌打算重新定义企业公民在21世纪的角色。
  像谷歌这样的科技企业,有必要以科技的名义介入到政治,并妥善地处理好商业、科技与国际关系这样的敏感事务。
  施密特一直努力倡导要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和相关技术。施密特正与科恩合写一本有关新数字时代的书籍,该书的主旨是网络和移动技术能够使人们摆脱贫困和政治压迫。 施密特在2012年5月的一场演讲中说:手机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接入的新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连接所有人的前景。当这一幕发生时,网络可以革命性地改变社会每一个方面:政治、社会、经济。
  按照谷歌不作恶的箴言以及倡导的自由网络理念,朝鲜是最后一个堡垒。
  2012年7月,科恩曾在洛杉矶城外举办了一场大会,十多名朝鲜脱北者参加了这一活动。施密特那次活动中发言,并接见了脱北者。这充分说明,此时施密特的角色已经变成了谷歌主要的政治和政府关系代表――他甚至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坚定支持者之一。
  施密特的理论在互联网封锁严密的朝鲜亦有成果:在Google Earth上,全世界的朝鲜研究爱好者们正热衷于把朝鲜每一寸国土上的建筑都标注上用途。长久以来,朝鲜对国际社会来说仍是一个谜,信息的流出与流入都异常艰难。
  公关大使?情报人员?
  1月7日,施密特和理查德森等一行9人在北京搭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班飞赴平壤,开始对朝鲜进行私人访问。代表团在朝鲜停留四天三夜,同朝鲜外务省官员举行会谈,并参观了金日成综合大学电子图书馆、平壤民俗公园和人民大学习堂等。
  在参观金日成综合大学期间,施密特首次看到了朝鲜受限制的互联网使用情况。在这所以朝鲜开国领袖命名的大学的电子图书馆里,施密特和科恩与正在使用惠普电脑的学生进行了交流。一名学生向施密特展示了他如何通过网络访问康奈尔大学的阅读材料。台式机上贴着一个红色的标签,说明是金正日送给学校的礼物。施密特瞥了一眼网址后对理查森说,他真的是在访问康奈尔的网站。
  科恩询问一名学生如何上网搜索信息。这名学生点击了一下谷歌。科恩说,我就在这儿工作,然后请求输入一个搜索词:纽约市。科恩随后点击了维基百科有关该市的一个网页,指着上面的一幅图片告诉这名学生,这是我住的地方。
  尽管朝鲜的一些大学也有互联网接入,但大多数朝鲜人都从来没有上过网。平壤图书馆中人民大学习堂的计算机接入了朝鲜的内部网,可以在线阅读国营媒体的内容,还能读到很多朝鲜官员摘编的阅读材料。家中有电脑的朝鲜人也可以登入内部网,但一般情况下只能上一个叫光明网的局域网。光明网由朝鲜国营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运营,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
  据美国《时代周刊》引述多位前去朝鲜采访的记者的话表示,朝鲜的网速甚至远远超过中国。但是在朝鲜上网的人群仅局限于精英阶层,人数很少,在政府中的级别也很高。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非营利性机构民用研究和开发基金会项目带头人司各特・布鲁斯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资料显示,能使用互联网服务的朝鲜人只有4000多人。
  施密特的朝鲜之旅并不能公司的股东们带来什么承诺,但对于全世界最封闭的国家来说,施密特的造访的确是金正恩开放国家的强烈暗示。
  在这个家用计算机寥寥无几的国家,谷歌也不会得到什么商业机会。谷歌赚有钱人的钱,而朝鲜却恰恰相反。科技博客网站搜索引擎天地编辑丹尼・沙利文说。
  施密特和谷歌得到了什么?《连线》杂志认为,这次旅程可能意味着施密特作为谷歌全球大使的角色得到巩固。
  现在,谷歌已经摆脱了与联邦贸易委员会之间的摩擦,但仍要面对很多欧洲的监管机构。作为世界上最庞大的信息搜索引擎的提供者,谷歌在很多事务上都受到侵犯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垄断专营的指控。
  谷歌的业务目前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已是达沃斯固定演讲嘉宾的施密特,似乎也做好了准备接受这样的角色。他好像在做一项非凡的政府公关工作――谷歌已经规避了反垄断问题,至少在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杰弗里・普费弗表示,施密特的举动在美国并不普遍,但是在其他地方,一位高管在把握好公司的内部事务的同时与外界良好交流是非常普遍的,从所有的迹象中可以看出,这对谷歌的影响很美妙。
  尽管国务院发言人纽兰批评施密特的朝鲜之旅不合时宜,但他也同时表示美国政府会听取代表团从朝鲜回去后的报告,也许这正是施密特此次朝鲜之行最大的成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次绝顶聪明的情报之行,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的亚洲历史学教授亚当・卡斯卡特表示,尽管美国国务院不喜欢这次行动,但实际上他们看到朝鲜热烈欢迎代表团是很高兴的。施密特所做的更多带有一种情报工作的意味。
  卡斯卡特显然认为,施密特这回也许扮演了一个比克雷格更成功的007角色。

倍酸公关十大网络公关之一,国内颇具竞争力的网络公关公司之一,专注于政府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以危机公关、舆情监测、整合营销为主要业务的服务机构,业务微信:beisuan123。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  上海公关公司  北京公关公司  深圳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