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谷歌退出风波,有些人认为,Google公开挑战中国政府是不明智的。必将会影响其在华业务,得不偿失;而笔者却认为这是Google的一招公关妙棋,可谓出其不意,一举多得。
Google作为一家全球著名的公司,创造利润、回报股东是其天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对Google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Google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涉黄门、产权门、 审查门等纷争不断,业绩也不尽如入意,市场份额远远落后于百度。
股东们对此显然是不满意的,Google需要给其一个交代,稳固投资者关系。借助退出这一招,Google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目的:各位老板,并非哥不努力,主要是中国的运营环境太复杂。通过pk中国政府,Google找到了借口,转移了视线,安抚了投资者,取得了声东击西的效果。
但要从根本上说服股东,Google必须重新审视并调整在华战略,持续创造利润。投石问路,探测中国政府底线,增加谈判筹码便是不二之选,于是,Google走出了退出这步棋。请注意:退出仅是一种姿态和公关策略,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离开中国市场。如何把这种姿态做真、做高、做美,又不致于真正和中国政府撕破脸皮。考验着Google的公关智慧。
Google首先占领了道德制高点。为什么要重新审视在华策略、甚至准备退出中国?这不仅仅是因为公司要坚守不作恶的价值观,更是为了信息开放、言论自由等人权需要。 不作恶、自由平等淡化了Google的商业动机和目的,为其包裹上一层普世价值的外衣。赢得了道德和舆论的主动。这种高姿态是不可能被驳倒的,因为任何对立面都会被国际舆论解读为反普世价值。
占领道德高地后,Google竭力营造一种悲情氛围,摆出时刻准备退出的架势。为了网络自由,作为弱者的Google以一己之力公开挑战中国政府,甚至不惜以退出为代价,这是何等的悲壮!普罗大众天生就同情弱者,悲伤离别,网友自发献花等举动便是明证。借助示弱和悲情,Google赢得了部分网友、即消费者的同情和支持,强化了消费者关系。
此外,Google还获得了美国政府的声援。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和商务部长骆家辉均对退出事件表达出深度关切,这也正是该事件最为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地方:Google究竟是为了美国网络外交战略充当马前卒,还是主动游说美国政府为其助阵,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二者形成了统一战线,共同向中国政府施压。当两国政府激烈交锋的时候,商业色彩开始淡化,政治氛围日益浓厚,Google则悄然退居幕后,怡然自得地说:别相信退出,退出只是一个传说。
其实,如果仔细阅读谷歌首席法律顾问德拉门德(David Drummond)在华新策略的博客声明,我们就会发现:退出更多的是媒体的解读和演绎,声明中并未明确出现退出字眼,更未把话说满。给自己和中国政府都留有相当大的余地。整篇声明处处体现出成熟的公关修辞技巧:毫不犹豫地重新考虑在华策略表明了坚定的立场;我们将与中国政府讨论是否有可能以及如何在法律范围内运营一个无需过滤的搜索引擎则以商量口吻道出了自己的目的;刚柔并济,绵里藏针。
Google借助退出这步棋,安抚了股东,增加了与中国政府谈判的筹码,为调整在华策略赢得了时间和缓冲。此外,Google还将获得很多隐性的公关回报:缓解因建立数字图书馆而引发的知识产权纷争及其带来的声誉冲击;赢得世界人权活动分子、团体的理解,强化了不破坏搜索结果完整性的价值观,提高用户信任和忠诚,真可谓一举多得。谷歌退出的公关妙棋 冯春海 - 《市场观察》
公关公司导航:危机公关 上海公关公司 北京公关公司 深圳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