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针对网上多个账号和媒体的《京东花260万高价,多次雇佣方兴东写黑稿攻击阿里》《京东260万雇佣方兴东写黑报告攻击阿里背后》等文,京东表示,从未与任何机构合作发起针对他人的恶意造谣。而此前,有网友曝出方兴东收受200万定制报告,推动有关部门立案调查天猫。
一份真假莫辨的合同文本,扯出了一场板上钉钉的公关大战。天猫的委屈有数据支撑,京东的回应有事实印证,乍看起来,有点一地鸡毛的惶惑感。弄得围观网友也很为难,建议说不如于华山之巅,两位掌门人进行一场生死之战,谁先趴下谁就从此退出江湖。玩笑归玩笑,情理归情理。此事大概将中国企业公关版图之边界与规则,如《猎场》描摹的猎头公司生态般,第一次由幕后搬到了台前。
传播学说,这世间的谣言是最古老的传媒。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亘古事实,指望舆论和真相完美匹配并对应,这显然只能纸上谈兵。就像天猫的粉丝或京东的拥趸,对于爱豆的价值立场,总是受情绪指引。这个道理其实带来两个事实:第一,舆论表达对一家企业的爱憎偏好,是古今中外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百年老字号的用户粘性,很大一部分就是舆论传播的支撑。第二,一家负责任的现代企业,在舆论公关中需要光明正大的创造性作为,而不是偷偷摸摸在幕后搞小动作。
阿里或者京东也好,苹果或者微软也罢,在组织机构架设上显然是不缺公关这个角色的。问题是,有了这个机构,如何说话、如何办事,如何在情理法的度之内有序游走。说得更直白一些,为自家品牌营造有价值、有增量的舆论影响,这本身既不违法、也不可耻;但问题是,如果赤裸裸以利益收买的方式来反转事实,甚至指鹿为马误导公关舆论,这就僭越了企业公关伦理的边界。对于公关利益来说,这不啻为一场舆论的灾难。
对于吃瓜群众而言,也许并不关心猫狗大战中各自在T台上如何秀自己,关键是不能把独立学术研究拉过来站队,不能在规则和法度上的天平上烙印自己的小心思。比如有资料显示,仅社交平台,我国就有215家。2017年我国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总收入达到1.07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46.8%,是国内生产总值(GDP)6.7%增速的7倍。于此背景之下,商业规则和商业伦理如何调和、企业发展与社会公益如何策应,都需要客观的事实和干净的逻辑来讲道理,而不是定制版的理论学说出来捣糨糊或者拖后腿。
谁是幕后黑手、谁是清白无辜,乃至于近五百个账号在同一时间段持续发出相关网帖超9700多篇等是否属实眼下看来,企业互撕显然只是表演、而非接近真相的王道。倒不如诉诸法律、诉诸主管部门,一是为求得真相厘清黑白,二是为中国企业公关之路打点正直的聚光灯。
公关公司导航: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南京公关公司 重庆公关公司 长沙公关公司 武汉公关公司 苏州公关公司 郑州公关公司 天津公关公司 西安公关公司 合肥公关公司 宁波公关公司 济南公关公司 长春公关公司 无锡公关公司 福州公关公司 石家庄公关公司 哈尔滨公关公司 佛山公关公司 沈阳公关公司 南昌公关公司 昆明公关公司 大连公关公司 南宁公关公司 贵阳公关公司 倍酸公关客服 倍酸公关舆情监测 倍酸公关产品 倍酸公关新闻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