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小蓝单车的失败,败在了公关上

倍酸公关

犹记得早些时候,ofo投资人朱啸虎曾对媒体断言:"下一步将是清场,把小的公司全部清掉,和以前打车差不多,最后留下两个PK。在未来的几个月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单车项目自己关掉。"

一语成谶。在自身团队管理问题与资本、行业规律的双重作用下,小蓝车退出战场,并欠下了供应商超2亿的欠款,创始人李刚也跑到了国外。

在谈其失败因素之前,我们来先看看其风光融资之路(以下我把野兽骑行也算进去了,反正都是一家)。

2014年12月野兽骑行成立

2015年3月获得真格基金100万美元天使轮投资

2015年7月21日获得由创新工场领投,唐斌森和真格基金跟投的 5000 万元的 A 轮融资

2016年11月17日野兽骑行宣布完成1.5亿元B轮融资,野兽骑行CEO李刚表示将设立独立品牌Bluegogo(中文名小蓝单车)全面开拓共享单车市场

2017年1月,小蓝单车获得黑洞资本领投、智能星通跟投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目前估值达到10亿人民币

2017年6月,小蓝单车被爆B轮融资失败,

2017年11月,"最好骑"的小蓝单车倒在了寒冬

处于工作日的办公室除了保安空无一人

昨晚,我的朋友圈被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的一份公开信刷屏了,其中有这么一段内容"为了追赶生产进度,小蓝单车在四五月份追加了数亿元生产合同,本来预计五月末六月初融资成功后就可以一次性将资金问题解决,而随着资本市场冷静和六月初宣传事故的双重打击,融资变成了泡影,并购丧失了最佳时机。"

在小编看来,市场的冷静并不是其融资失败的关键点,要知道,6月份的时候ofo与摩拜已经分别完成了3轮融资,拿到了超过了21亿美元的融资。其关键原因就在其6月初发生的事故和对其的处理方式上。

据了解,六月初宣传事故是一次非常低级的错误,当时,小蓝单车北京分公司参与了一次游戏宣传策划,但活动内部很不恰当,引发网友热议,并导致警方进入小蓝单车内部调查,这次事故极大的影响了这家本就脆弱的初创公司的融资进程。

科技媒体PingWest品玩曾报道,6月事发之后,确有警察进入小蓝单车内部调查,而小蓝单车自此进入静默反省期。据说,彼时有一些公关公司给小蓝单车递交公关方案,但小蓝方面都拒绝了,称自己会搞定。

然而,小蓝单车并没做什么危机公关上的解决方案,他们现在一门心思都是在融资上,可是当一个企业连危机公关都做不好的时候,产品再好又怎么经得起现在的互联网泡沫呢?如是,所有的资本都抛弃了小蓝单车。

其实今天早上在网上打开公开信原文的时候,细心的人会发现版本跟昨晚的版本有点不一样。其中有一段话改成了"从6月份开始,仿佛小蓝单车受了诅咒,一笔大融资和一次潜在并购机会被影响。"

公开信全文

作为一个企业者,李刚连最后的危机公关都没有做好,

小编前两天看到了一篇公关推文,其中有一段我觉得很正确,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无论是传统公关还是新媒体,甚至是广告、产品和产品定价,都应该有公关思维(也就是营销思维),即你首先需要明确自己想传递的核心信息,所有保持一致,第二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他会有什么反馈,尤其是会不会吐槽或者转发,第三,公关思维里也要包含"媒体思维",毕竟传统的公关就是为媒体服务的,在品牌和记者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的渠道,做到信息通畅。

借由小蓝的失败,小编总结了几点:

1、我们所有的公关行为,是否符合我国主流媒体的新闻价值观,因为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看,企业自媒体也是一份"媒体

2、小编成为了一个企业的发言人,但单个人真的能够代表一个品牌吗?

3、一个企业的公关负责人不是公关总监,而是CEO,显然,李刚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不止是把产品做好。

4、买兰花还是要买花为媒的兰花。(周五了,溜了。溜了........)

倍酸公关十大网络公关之一,国内颇具竞争力的网络公关公司之一,专注于政府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以危机公关、舆情监测、整合营销为主要业务的服务机构,业务微信:beisuan123。

公关公司导航: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南京公关公司  重庆公关公司  长沙公关公司  武汉公关公司  苏州公关公司  郑州公关公司  天津公关公司  西安公关公司  合肥公关公司  宁波公关公司  济南公关公司  长春公关公司  无锡公关公司  福州公关公司  石家庄公关公司  哈尔滨公关公司  佛山公关公司  沈阳公关公司  南昌公关公司  昆明公关公司  大连公关公司  南宁公关公司  贵阳公关公司  倍酸公关客服  倍酸公关舆情监测 倍酸公关产品  倍酸公关新闻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