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IT界发生了很多大事,随便列举几个:联想被扣上卖国的帽子、腾讯被批没有梦想、百度辟谣李彦宏没有小三、今日头条推送腾讯负面等等。这几个大事展开分析都可以洋洋洒洒讲三天三夜,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准确来说是负责企业危机公关的PR,应当从中获得怎样的经验?这几个案例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众所周知,随着媒体越发多元化,对舆论的掌控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PR在日常工作时应当保持较高的敏感度,对某些大事进行提前预判,一旦出现不利于企业的舆论,第一时间进行良性引导。如果事态难以控制,或者存在幕后黑手,那么PR就应当从对手盘的角度来分析形势-------幕后黑手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接下来可能采取哪些策略?等等。
一、联想被批卖国,老柳出马是一步险棋?
因5G标准投票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联想迎来了一连串貌似有计划的舆论攻击,一方面,大量喜欢蹭热度的自媒体一拥而上,挖出了联想很多不光彩的一面,例如出口至国外的产品售价普遍低于国内,存在对国内外用户区别对待的问题;又比如,杨元庆治下的联想发展并不景气,为何还能拿亿元年薪;还有借着中兴事件批判联想缺乏技术创新力,质疑其贸工技路线的观点。
对这次危机,联想是如何公关的呢?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花钱请大量媒体,包括自媒体给自己大唱赞歌,用正面舆论去抵消负面舆论,也让部分意图批判联想的媒体闭嘴;第二,柳传志披挂上阵,联合杨元庆朱立南发表联名信《行动起来,誓死打赢联想荣誉保卫战!》,并获得诸如马云、刘强东、李彦宏等企业家的力挺,避免联想企业形象进一步下滑。
这么看来,联想的危机公关倒是挺完美啊,确实,如今有关联想的负面舆论也得到了控制。但是从网民角度来看,困扰他们的上述几个问题并未解决,舆论也只是暂时按了下去,治标不治本迹象非常明显。
我觉得,联想本次公关最大的问题在于用阴谋论来解读网络舆论,至少我想不出哪家企业会去故意黑联想,也就是说,联想的对手盘可能是虚拟的。在这种局面下,老柳的立场多少还是有一点问题,至少他没明白为什么会有大量针对联想的负面评论,这并不局限于5G标准投票事件,也并非有人要故意损害联想的声誉。
假设联想的PR准确把握了网民所关注的点,那么首要的工作就是解释并道歉,尤其在国内外市场定价方面,联想不能一味的找借口,更不能回避。在PR把前期工作做好以后,老柳再携手杨元庆、朱立南放下身段,找个机会和网民做一番深入的互动,并给出实际承诺,效果会好得多。
二、腾讯被批没有梦想,马化腾已审美疲劳?
从若干年前的《狗日的腾讯》到今天的《腾讯没有梦想》,我发现一个问题,对腾讯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正确的政治,而且标题简单粗暴效果反而更好。原因在于,在互联网圈子里面盯着腾讯的人太多,一旦某人撕开一个口子,必然引发连锁反应。
但今天腾讯对待负面评论显然要谦逊许多,也更宽容。这可能和3Q大战有一定的关系,当初3Q大战时腾讯吃尽了舆论的苦头,发现用力太猛伤害却更大,所以腾讯换了一种方式------以柔克刚。
比如针对腾讯有没有梦想的讨论,腾讯总裁刘炽平和公关总监张军进行了一番解释,也表示会虚心听取外界的意见。而马化腾的回复却被张军辟谣,称是杜撰的,如此说来,马化腾并未对此事回复,难道已经审美疲劳?
在风波过去不久,腾讯投资差评又被挖了出来,原因是差评洗稿,这再次引发了业界的讨论,并且话题点从梦想升级到了价值观上。对此事腾讯反映迅速,称要重启调查,但明眼人一看这就是打马虎眼,毕竟合同签了钱打了如果再要求对方退还等于违约,腾讯显得有些骑虎难下。好在差评主动退还了投资,这事儿就算这么过去了,但整个过程中,腾讯没有包庇纵容,算是一种进步。这轮公关的成功之处在于,腾讯将投资差评从价值观转移到了尽职调查这个点上,通俗点说,这只能算是一次工作失误,不能由此判断腾讯价值观出了问题。
很明显,腾讯危机公关的手法正显得越来越老练,我觉得,面对最近这一系列事件,腾讯的处理都还算果断,并且立场鲜明,很快就能堵住反对者的嘴。但腾讯也存在一些公关层面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游戏业务的社会影响,这一点我们下面还会涉及。
三、百度辟谣Robin小三,辟谣等于传谣?
除上述两件事之外,最近还出了一件被称为教科书级别的失败案例,就是辟谣Robin小三的事件,百度PR将谣言一字不差的列了出来,没有任何的打码处理,只打上了附带谣言二字的红圈,对全文内容没有丝毫影响。
说实话,PR做到这种程度,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而网上的批判也如水漫金山,认为近年来百度PR的状态一直不在线。那么对于这类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谣言是否需要毫无保留的列出来,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谣言的原文中提炼出几个重要的点出来,针对性的辟谣,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谣言的传播范围,而部分细节也可以不被广大网友和媒体所掌控。
但如果情况特殊,也可考虑将谣言全面呈现,并简单了当的进行辟谣。这样的好处是,可能谣言会被更快的传播出去,但不能被媒体深加工,说白了,你就算知道了,也不敢针对性的发表评论,从而避免后续影响扩大化,引发业务受阻、股价下跌等更为恶劣的影响。同时,这也为后期采取法律手段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只要你辟谣了,引用这些谣言来大做文章就会面临更高的法律风险。
在以下截图中,百度解释了原封不动摆出谣言内容的理由,我觉得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辟谣是否成功,不是看谣言的传播率,而是看辟谣这一事件的传播率。从这个角度上讲,这次公关真算不上失败。正如百度方面所说,如果遮遮掩掩,那还不如不做。
四、头条推送腾讯负面,却将自己卷入漩涡?
这两天刷屏的还有那篇《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从目前来看,腾讯方面并没有直接的动作,这也是其聪明之处,因为腾讯知道,游戏业务经常会被对手拿来炒作,与其硬怼上去,不如缄默不语,只要相关部门不出手,腾讯安然无恙,就算相关部门出手,腾讯也有充分的沟通空间。
现在的问题是,头条反而将自己卷入漩涡,头条推送的文章有两个硬伤,一是混淆了新华社和新华网,二是标题和原标题有出入,去掉网游加上腾讯,攻击力至少上涨了五层。当然,这也成为了其被攻击的把柄,昨天头条及时发表了说明,甩锅百度。
这就是传播负面消息不经求证的结果。我认为,腾讯方面有理由起诉百度和头条,但腾讯不必要这么做,摆在台面上反而会激化矛盾,也会招来更多对腾讯游戏业务的质疑。我不知道腾讯是否也找过媒体来配合,从昨天和今天来看,质疑这篇文章的声音已经全面压制住了文章内容所造成的影响。
这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之间在相互制造或传播攻击性舆论时,必须反复求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单纯从传播率上看,新华网怎么比得上新华社?原标题《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又怎么比得上新标题《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但这么做的后果,不仅给了对方可乘之机,同时也让新华社躺枪,事情严重性陡增。
我注意到,大量针对头条的负面评论也蔓延开来,而且有组织有纪律有策略,比如很多评论将头条和被封掉的内涵段子结合起来,如《今日头条大玩标题党,这是要重蹈内涵段子的覆辙吗?》、《今日头条被内涵段子鬼上身了吧?》,这完全让今日头条猝不及防啊。
就眼下的情况,我认为,今日头条和腾讯剑拔弩张的气氛应当缓和下来,因为双方都存在一定的硬伤,如果大打公关战,很可能是两败俱伤的结果。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老祖宗的这句名言我们应当谨记。来源:创媒网
公关公司导航: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南京公关公司 重庆公关公司 长沙公关公司 武汉公关公司 苏州公关公司 郑州公关公司 天津公关公司 西安公关公司 合肥公关公司 宁波公关公司 济南公关公司 长春公关公司 无锡公关公司 福州公关公司 石家庄公关公司 哈尔滨公关公司 佛山公关公司 沈阳公关公司 南昌公关公司 昆明公关公司 大连公关公司 南宁公关公司 贵阳公关公司 倍酸公关客服 倍酸公关舆情监测 倍酸公关产品 倍酸公关新闻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