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深度干货:危机公关12字诀

倍酸公关

无论是营销人士,还是围观群众,我们每年都会看到许多刷屏网络的危机事件发生。远一点的有韩雪怒怼携程、红黄蓝虐童,近一点的有六六替友投诉京东和北大校长错念鸿鹄及道歉。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每次危机事件的发生,都会有专业人士出来解读,公关界也不乏各种危机公关专家、大拿对各类危机事件处理的总结,但往往因为看起来太专业高深也都没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些屡屡犯错的企业,似乎也并不能从过往的教训中变得更加聪明。每次危机事件中,我们依然还会看到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

当然,每次都有广泛的吃瓜群众在各种情绪的引导下发出不同的声音,然后又在一次次的事件反转或事件恶化中成为舆论的消费品。

今天,本文试图以简单直白的表述方式,来解读到底什么才是有效的危机公关操作方法。对大众网友而言,也有必要做一次充分的了解,至少可以让自己:

1、当危机事件发生时,自己少点情绪化宣泄,以免沦为某些利益方的消费品;

2、作为消费者,自己的消费权益需要关注,要学会拿起自己的武器去合理争取,至少我们可以对不尊重用户利益的企业用脚投票;

3、当我们自己遇到危机时,我们也可能需要考虑该怎么办,本文可让你多一个进行应对的参考。

基于长期以来的操作经验以及对众多危机公关案例的分析,我把危机公关重点归纳成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摆事实-拼速度-讲态度-做深度。下面,会对每一个步骤展开来说。

第一步:摆事实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所有的公关传播项目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弄清事实。推广一家公司,我们需要全方位的去研究它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状态,以及它自身的商业模式、投资背景、团队状况、运营状况,它的产品和服务、目标客群等等。

只有在此基础上去考虑公关的诉求要到哪里去、达到什么效果才有实际意义。

当危机发生时,我们第一件事情绝对不是跳起来骂娘,而是冷静下来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那么,危机公关必须要厘清的事实包括哪些,我把它归纳为危机事实6问:

1、危机到底是什么?是企业创始人层面的,是资本市场层面的,还是产品和服务层面的,还是一般的客诉问题。

2、产生该危机的具体事项原因和来龙去脉是什么?只有找到了真正的原因所在,并还原清楚事实发生的全过程,才能决定下一步的策略。稀里糊涂开始做决定是大忌。

3、危机有没有触及到企业的核心价值、盈利点和文化?所谓核心价值,就是一个公司在所处的体系中给其他主体创造的价值,对用户那就是用户价值,对客户那就是客户价值。

比如,网约车平台,其用户价值是给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打车体验,如何让用户更快打到车、更省钱打车、更安全的打车、打到更好的车都是属于这个范畴。而对司机而言,网约车平台的价值在于让司机挣更多的钱。这两端的连接,就产生了平台的核心价值,目前也是这些平台的核心盈利点所在。

4、危机产生对应的主体是谁?是一个明星,还是一个企业家,还是一个网红,或是行业专业人士,或者普通的大众消费者。现在是人人自媒体时代,所有品牌都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个体发出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对那些可以写公众号的用户。同时,被控诉对象是谁?是一个名人,还是名企?

5、危机主体的诉求是什么?对方是要让你退货、赔钱?还是道歉,或者其他。

6、危机目前的影响面有多大?这个影响面,是指危机的传播已经达到了多大的范围,包括媒体平台、转载数量、转发评论数量、阅读量等因素都在考察范围。

案例举例:北大L校长错念鸿鹄事件事实分析。

事件概况:5月4日,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校长L以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为题发表演讲。在演讲中,L将立鸿鹄志中的鸿鹄念成hong hao,引发广泛关注。5月5日,北京大学bbs上,L通过名为pku的注册用户发布了题为《致同学们》道歉信。由道歉信引发的讨论和争议,远超念错鸿鹄。

在该事件中,按照危机事实6问来一一拆解:

1、L校长的危机到底是什么?

a、个人层面:在念错鸿鹄后,危机的第一层面是对L校长个人学术和文化水平的质疑;在道歉信后,升级为对L校长本人思维水平和价值观的质疑。校长,是否德配其位?

b、学校层面:是对北京大学精神的担忧和质疑,精神自由,兼容并包之北大精神尚能完存?

c、社会层面:是对中国高校甚至教育体制的担忧,这些校长执掌中国教育体系行不行?

2、L校长危机的原因和过程?把鸿鹄念错,并发布一份质疑颇多的道歉信。具体质疑的事实,后面会有提及。

3、危机有没有触及到北大核心文化?最初没有,道歉信发布后已经触及。

4、危机产生对应的多方主体是谁?L校长以及广大的质疑者。

5、危机主体的诉求是什么?并无直接诉求,多为表达质疑和失望。我们的校长任命方式,也决定了公众并无资格去随意提出具体诉求。

6、危机面影响多大?全社会性的,基本上所有的媒体及自媒体、大众网民均参与其中。据微博舆情调查,道歉信发布后,32.43%的微博用户对该事件由前期正面情绪转变为负面情绪。

从以上危机事实6问来看,L校长的这次危机公关道歉,虽然有诚意、反应也迅速,但却给自己和北大带到了一种无奈又无解的尴尬境地,只能任质疑者在失望中慢慢消散,将来再择机去重建和恢复信心。

第二步:拼速度

在传统的危机公关5S原则中,特别强调了速度第一原则(speed)。

这里的速度第一原则,很多人都会误解为是要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其实,这是有前提的,并非是第一时间就做出回应,而是在知道的第一时间去找出真相、给出方案、做出应对。常规包括以下动作:

1、紧急会议,厘清危机事实:一般公关总监或分管副总经理或副总裁,会视危机情况,召集相关部门参与,重大危机会邀请CEO参与。

2、成立危机应对小组,分工执行:跨部门沟通调查还原事实真相,收集并关注媒体传播情况,准备回应措施方案和回应声明,准备媒介发布计划。

就具体回应时间而言,4-6小时,一个事件就可以由小变大,而24小时就可以让危机全面发酵。因此,我们看到许多较为有效的危机公关回应,时间点少在2-4小时至多在24小时内也会做出回应。

为何一定是4-6小时半个工作日的时间,为何24小时这样的时间范围重要?我认为,无非也是常理支撑。一方面,自媒体时代,半天一篇文章10w+、微博转出数千上万是完全有可能的;另一方面,公众号和传统媒体的更新周期(网媒转相对灵活一些),其实都是24小时。人的作息周期,也是24小时,对吧。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对部分危机应对能力较强的企业而言,它们甚至还会多次做出回应。第一次的回应,会以最快的速度来表达对事件的关切以缓和舆论向坏的方向发展,第二次回应往往则会提供更加确切的解决方案。

第三步:讲态度

前面所有的摆事实和拼速度,导向的结果首先是对危机有怎样的处理态度,这也是往后提供解决方案的前提。如果要说,决定短期危机公关成败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态度、态度、态度!

那么,面对危机公关时,哪些方面反映为态度的范畴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快慢是一种态度。可翻译为:对用户利益在乎不在乎,公司行事作风是积极还是慵懒、散漫;

2、利益出发点是一种态度。到底是本着去帮忙解决问题,还是只想着自己要息事宁人,甚至自己想借机再获取一点什么。

3、真实阐述事情原委是一种态度。这背后是真诚与否的问题,比如滴滴打人事件中,滴滴公布了乘客司机双方的沟通记录,把评判权交给公众。很多时候,歪曲假意、谣言止于事实。

4、回应的言辞语气是一种态度。或者强硬,或者真诚,或者委屈。到底采取哪一种,决定于所掌握的危机事实。比如,自媒体撰稿宣称A公司董事长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作为企业方对事实真相把握是很清楚的,有没有被带走很清楚,如果没有被带走,那一定是手握实锤大力向造谣者头上挥去。

5、行动和解决方案是一种态度。是否真的关心用户利益,是否真的拿出了诚意,一看就知。

6、言行是否一致是一种态度。有的公司处理危机,回应表面功夫说得很好,实际上做又是另一回事,甚至不了了之,往往最后都会遭到千刀万剐。

案例:看最近几次危机公关回应态度。

1、滴滴打人事件中滴滴初次回应态度。深表抱歉震惊->第一时间调查->将承担责任->将配合警方调查->将给公众一个交待。没有任何闲言碎语,堪称典范。

2、王利芬消费逝者后的回应态度。今年1月份茅侃侃不幸去世后,王利芬在公众号写了一篇文章收获10w+,这是她第一个10w+,颇有些得意忘形,被人痛骂消费逝者吃人血馒头。于是,王利芬通过微博做出了回应。

万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深表歉意背后,是大家向我开炮吧,这样我会更加强大、更快成长。这样的态度,说白了就是利益立场选错了,100%的败笔!

3、北大L校长道歉信的态度。首先值得肯定的是,L校长的回应态度是非常真诚的。查看道歉信内容请看右边链接《鸿鹄事件后看:欧美大学校长如何产生?民国十大校长都啥样?》但是,在真诚之外,戏份多了一点、真诚到多余,多余出了历史原因导致文字功底差、不要焦虑和质疑等次要态度并产生次生危机。

正确做法就是:以一个老者之口吻,真诚的道歉表明作为中国顶尖学府的校长必须要做好表率、不论任何专业学科背景出身都要过好文化关,传递作为一个高校校长的正确价值观。同时,甚至还可以有一些可爱一点的方法,比如已经罚自己抄写生僻词10遍,拿毛笔字一挥贴出来。其他与此无关的,尽量不谈。如果这样操作,绝对不是今天看到的大面积讨伐局面。

第四步:做深度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还是老话说得好。活要细、功夫要深,是许多事情能做成的基本要求。

危机公关,它是一个系统性的活,也是一个细活。把危机的处理做深、做细,必须要分解成为在很多方面的深功夫。

1、摆事实要看:内部沟通做得深不深、事实调查深不深、应对思考周密度深不深。

在摆事实阶段,要厘清危机事实,但凡与危机有关的部门都应该第一时间做出积极沟通、配合。事实调查中,要多路分工,全方位罗列事实,100%还原事情真相。而在做回应方案和声明时,还要同时考虑好事情可能发展的多种走向及多种应对策略。

2、拼速度要看:对危机的认识深不深。如果把事实理出来以后,因为某些自身因素觉得这是小事儿一桩,可能就会贻误时机。

3、讲态度要看:解决方案够不够诚意,行动执行够不够坚定,以及最后的调查结果、处理结果能不能服众。

显然,许多人以为危机公关做到息事宁人、圆满解决就万事大吉了。甚至,有许多公司说好的要重新调查、要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待舆论平息后就渐渐不了来之了。这远没有到达我们所说的做深度。

一个危机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危机的起点。如果我们不做反思和业务重塑,迟早会重蹈覆辙。

因此,一个危机处理完后,还要这些工作要做深:

1、复盘整个危机产生的过程,各相关部门都应该做出相应的思考和反省;

2、对涉及业务环节中存在的疏漏或者不到位之处,进行调整、整改;

3、建立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的预防机制,真正做到消灭危机背后的小火苗;

4、严重一点的,要重塑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

案例:这些企业在危机平息后还做了什么。

1、京东遭遇六六投诉后升级京东价值观。3月30日,刘强东通过内部信宣布将京东价值观全面升级为 T型文化即正道成功、客户为先和只做第一。尽管,京东CMO徐雷说好的要彻查结果如何,大家还不得而知。但纯从公关手段上看,京东升级价值观,就是本文说的做深度的表现。当然,其真正的做深度远不止这点,如何解决假货问题需要做得更深更深。

2、携程每次危机后都是不断的危机。2017年下半年,携程几乎承包了众多的危机热点,从韩雪怒怼到上海亲子园,到今年3月份3位高管鞠躬致歉,到最近依然问题不断。中国企业家杂志甚至撰文直指携程是全民公敌。

真不知道这家公司在一次次危机之后,都在做什么,危机公关失败典型非他莫属。这也是危机处理没有做深度的必然结果。

以上四个步骤摆事实、拼速度、讲态度、做深度,基本上能够涵盖危机公关处理的全过程。尽管归纳起来会有很多方法和路径,但实际处理起来的情况却是千差万别。

显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一定更难。在实际执行中,我们只能以不变之常理常识、不变的人之常情、不变的真诚用心、不变的解决问题抓根本来应对危机事件复杂背后的万变。我们不能只期待息事宁人,更要大事真正化小、复杂化为简单,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但许多时候,公司内部人的因素,往往令危机处理操作者无可奈何、无计可施、无能为力。所谓常理,所谓常情,所谓方法,都会全面失效。有什么因,结什么果。许多危机的根源,其实早已深埋在泥土中,只是人们没有觉察而已。

最后,有一句话,与君共勉:

没有什么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倍酸公关十大网络公关之一,国内颇具竞争力的网络公关公司之一,专注于政府企业危机公关的处理,以危机公关、舆情监测、整合营销为主要业务的服务机构,业务微信:beisuan123。

公关公司导航: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南京公关公司  重庆公关公司  长沙公关公司  武汉公关公司  苏州公关公司  郑州公关公司  天津公关公司  西安公关公司  合肥公关公司  宁波公关公司  济南公关公司  长春公关公司  无锡公关公司  福州公关公司  石家庄公关公司  哈尔滨公关公司  佛山公关公司  沈阳公关公司  南昌公关公司  昆明公关公司  大连公关公司  南宁公关公司  贵阳公关公司  倍酸公关客服  倍酸公关舆情监测 倍酸公关产品  倍酸公关新闻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