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到天安门广场的游客大多都会到华表前留个影。位于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不仅是天安门广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被视为北京乃至中国的象征。其实,如此威严壮观、高高矗立的华表,最早源自一种用来纳谏的木柱,名曰诽谤木,其造型是在一根柱上横钉一块木牌。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朝廷门前都要竖立这么一根诽谤木,便于百姓在上面书写谏言,针砭时弊。
古代的纳谏之柱nà-jiàn-zhī-zhù为何用诽谤二字冠名?翻看《现代汉语词典》不难发现,诽谤并不是一个好词,其词语的解释是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然而,在中国古代,诽谤二字本不是一个单纯的贬义词。《说文》中曰:放言曰谤,微言曰诽,也就是说,公开表达不满叫做谤,私下表达不满叫做诽。而且,诽谤一词本身还含有进谏之意。《汉书;贾山传》: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养老之义,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周书;柳虬传》: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开诽谤之路,纳忠谠之言。宋代的宋祁在其所撰的《绝禁忌篇》中也曾提及 秦暴汉杂,禁忌始兴,诽谤坐诛,妖言有法显然,古人将纳谏之柱称为诽谤木贴切得几乎无可替代。
诽谤木也叫谤木、桓表、华表木。《淮南子;主术训》中有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的记载。《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臣闻尧舜之时,谏鼓谤木,立之于朝的说法。那么,尧舜时代的诽谤木具体是什么样式?据晋代崔豹的《古今注;问答释义》记载: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 可见,当时的华表为木制,既可以让人进谏,书写人们对时弊的观点、看法,供王者采纳,同时还可以标明路衢,指示交通,相当于今天的道路指示牌。诽谤木之所以被称为桓木或桓表,据《汉书;酷吏传》如淳注曰:旧亭传于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上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余,有大板贯柱四出,名曰桓表。所治夹路,两边各一桓。师古注曰:桓表,即华表也。
公关公司导航: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南京公关公司 重庆公关公司 长沙公关公司 武汉公关公司 苏州公关公司 郑州公关公司 天津公关公司 西安公关公司 合肥公关公司 宁波公关公司 济南公关公司 长春公关公司 无锡公关公司 福州公关公司 石家庄公关公司 哈尔滨公关公司 佛山公关公司 沈阳公关公司 南昌公关公司 昆明公关公司 大连公关公司 南宁公关公司 贵阳公关公司 倍酸公关客服 倍酸公关舆情监测 倍酸公关产品 倍酸公关新闻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