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瑞幸咖啡召开媒体沟通会,宣布针对星巴克涉嫌垄断行为将采取法律行动,包括向相关法院提起诉讼,及向国家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投诉等。这是瑞幸咖啡在5月8号宣布完成500家门店布局正式开业,并发布品牌战略后首次对外发声。
瑞幸控诉星巴克涉嫌垄断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与业主签订店铺租约时包含排他性条款,妨碍竞争对手进入市场;二是逼迫机器设备、包装包材、食品原料的供应商进行二选一的站队服务星巴克,即不可向其他同业竞争者供货或提供服务。
如果法院立案,这将是星巴克在中国首次面对反垄断诉讼。
不过外界对于瑞幸此举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瑞幸作为新晋咖啡品牌,通过与行业龙头的掐架获取曝光,从而提升品牌知名度,诉讼是四两拨千斤的公关套路;也有人认为,迅速扩张的瑞幸咖啡确实遇到了星巴克的围剿,面临着增长困境,诉讼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自救之举。
不可否认,高举反垄断大旗,占据法律制高点起诉星巴克,确实有品牌营销之嫌。自瑞幸出世以来,硬是把快消品打出了流量新玩法,但这也并非仅是一击虚招,它此举更多也是出于当前竞争格局考虑,多方权衡后的决策。
原因有三。
一、 反垄断诉讼旷日持久,代价高昂,不是品牌公关的最佳选择。
中国的《反垄断法》自2008年实施以来,虽然已经有数百起案例,但大多数是由行政机构(国家发改委旗下机构)发起,企业之间诉讼的案例相对较少。原因在于界定垄断比较困难,很容易陷入诉讼泥潭,久拖不决。比如当年的360诉腾讯垄断一案。2012年12月奇虎起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一直打到最高人民法院,到2014年10月才结案,历时两年。这起案件牵涉了双方大量的精力,舆论也一直处于摇摆状态,对双方品牌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所以,如果瑞幸这次仅想博得曝光,吸引公众眼球的话,反垄断诉讼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并不是物美价廉高效快捷的方式。
二、 场景是双方共同命脉,星巴克和瑞幸在此必有一战。
咖啡消费得场景者得天下,星巴克主打的品牌概念是第三空间,旨在为中高端人群提供一个除了家庭和办公室外的去处,而瑞幸在不久前则发布了自己的品牌战略无限场景。很显然,这个无限场景是将第三空间包含在内的。瑞幸咖啡的门店分为四类,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外卖厨房店,其中,旗舰店和悠享店与星巴克的门店定位高度重合。他们要抢占的位置,无外乎核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高端写字楼区域、高端住宅区、特色旅游景点、交通枢纽等。中国咖啡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虽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市场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用户消费短期内仍是此消彼长的状态。瑞幸要想做大做久,星巴克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
三、 星巴克外柔内刚,二选一或许并不是危言耸听。
星巴克一直以来给人一种温文尔雅、平淡不惊的感觉,事实上,星巴克企业文化是极为强势的。在彭博商业周刊的一篇报道里曾有这样的描述:一名太平洋咖啡高管也提到,2007年之前没有太多品牌竞争时,星巴克甚至会要求与业主签订排他性协议,即该处只能有星巴克一家咖啡店,不准许其他品牌进驻。目前这种情况只会在二、三线城市出现。在百度文库中搜索星巴克租赁,可以搜到一个2011年5月版本的星巴克店铺租约的格式合同,其中第5项,场地的使用中,专门规定了排他性。条款所列内容与瑞幸所控诉的几无差别。
如果这些排他性条款当前仍然存在,那么具有先发优势的星巴克在抢占了有利位置之后,瑞幸咖啡可选的生存空间就非常小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法律手段来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也就成为必然之选。
同一条赛道上,还没有老大与老二相安无事的。 瑞幸与星巴克之间必有一战,诉讼将是肇始,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是结束。未来的咖啡市场,战事不断。
本文转自:盒饭财经
公关公司导航: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南京公关公司 重庆公关公司 长沙公关公司 武汉公关公司 苏州公关公司 郑州公关公司 天津公关公司 西安公关公司 合肥公关公司 宁波公关公司 济南公关公司 长春公关公司 无锡公关公司 福州公关公司 石家庄公关公司 哈尔滨公关公司 佛山公关公司 沈阳公关公司 南昌公关公司 昆明公关公司 大连公关公司 南宁公关公司 贵阳公关公司 倍酸公关客服 倍酸公关舆情监测 倍酸公关产品 倍酸公关新闻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