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海底捞发布的最新公告表示,将接受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8月26日约谈的全部内容。此时距离海底捞食安丑闻发生过去仅两天,不同的是,因海底捞数轮公关稿引发的广泛讨论,似乎有取代事件本身占据舆论高潮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还越来越向正面靠拢。有观点指出,挺海派与倒海派之间的激烈博弈,正是当前餐饮行业尴尬口碑的显著体现。但观点也同时指出,无论舆论产生多大的争议,都不能改变食品安全才是企业第一要务的事实。
明星企业跌落神坛
根据公告,海底捞将就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等进行全面梳理,并将积极参加北京市推行的阳光餐饮工程,将门店后厨实现操作可视化等。不仅如此,公告中还提及要严格落实整改时限。海底捞接下来是否会公开时间表不得而知,但作为餐饮业界的标杆,海底捞这两日的网络口碑已经历了大起大落。
就在8月25日,媒体曝出海底捞北京劲松店、太阳宫店出现老鼠爬进食品柜、店员在清洗打扫卫生用的簸箕时与餐具同池混洗、用顾客使用的火锅漏勺掏下水道等现象。此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此前,海底捞还以消费者眼中的宠儿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依照清博舆情发布的数据,在8月25日上午10时被曝出之前,海底捞的网络口碑以正面为主,占据了74.75%的高比例,相对应的负面口碑仅有9.22%,另有16.03%的中性评价。然而,食安事件不仅让海底捞在网络的关注度暴涨,连口碑也急转直下,负面占据了49.15%,而正面却陡降至11.07%。清博舆情在分析中就指出,这种舆论情感的骤变源于网民的心理落差,源于这一近乎被神话的餐饮企业出现食安隐患的形象坍塌。
在8月25日事件发生后,北京商报记者随机进行了街头调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对海底捞此次曝出的丑闻表示震惊,其中有几乎每月都会前往海底捞消费数次的铁杆海迷。这部分消费者表示,今后将不再前往海底捞就餐,或者在心理障碍被克服之前将不会选择海底捞,并且表示将持续关注海底捞对事件的处理进展。此外,还有消费者对这一事件的真实性表示质疑,或是表示将持观望态度。这一调查结果基本与数据的变化相吻合。
网络口碑飞速反转
然而,对海底捞一边倒的负面评价所持续的时间出乎意料的短暂。在8月25日海底捞连发两次声明后,舆论的导向开始迅速发生变化。8月26日,针对海底捞的负面信息占比降至25.93%,正面信息占比则大幅提升至33.92%。而8月27日新公告发出后,比例的变化更为惊人,原本占据大部分的中间评价都出现了下降,占比为33.55%,正面评价以46.95%的占比重新占据主位,而负面评价仅剩下19.05%。
与数据相对应的,是网络上的争论也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北京商报记者在搜索主流论坛、微博等平台时发现,将海底捞公关视为满分公关的不在少数,甚至有大V为之点赞。随即在舆论中出现了诸如中国餐馆后厨都很脏,海底捞已经很良心了,还认错了。这样的看法,并且获得相当多网友的认可。但也有网友坚持认为海底捞事件是错误的,以烂比烂思维完全无法推进餐饮食安问题的改善,海底捞认错是正常的,将之视为完美公关才是不正常的。
针对这一戏剧性变化,北京商报记者随即进行了再次走访,在对涉事的两家以及营业的店面调查后发现,该事件尽管热度仍在,但对海底捞实体店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望京港旅店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我们店8月26日坐了432桌,平时周末都在440-450桌,少了十来桌,今天我们店的任务是460桌,就看晚上的情况了。该工作人员也表示:影响还是有的,每个消费者来了都会问一句,心里难免有些不舒服,其实我们这里的厨房是随时可以参观的,只是原来很多人不知道。不过今天有两个人参观了我们的后厨,希望这件事过去之后会更好。
一位住在附近、来自四川的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我经常来海底捞,我也知道海底捞出了事情,但我相信他们,他们服务好、味道好、也很干净。今天中午12点我到餐厅,仅等了10分钟就吃上了,比平时人少点儿。
针对这样的结果,业内也认为,海底捞受到的冲击并不大,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评价院主任荆林波认为,消费者理解海底捞说明海底捞品牌地位较高,但背后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包容度较高。另外,海底捞高品质的服务,掩盖了食品安全的瑕疵。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认为,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也就不太纠结,所以消费者的态度表现得并没有想象中的激烈。
公关仍未获业内认可
尽管当前舆论趋势发生了变化,但仍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无论多完美的公关都不是掩盖错误的方法。因此,海底捞的公关究竟是针对事件本身的诚意之作,还是妄图以正面流量冲淡事件的负面影响,还需要持续关注具体的整改结果。至于舆论的反转也并不能改变发生问题的根源。海底捞在声明中也表示,是企业的管理出现了问题。
这与业内专家的观点是一致的。荆林波认为,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问题的要求非常具体,又很复杂,一些企业开始做的不错,但随着不断扩张,人员不断增加,企业执行力不足,企业出现管理短板,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出现。
朱丹蓬认为,此次事件后,海底捞肯定要将中长期的扩张战略进行调整,要确保每家店的质量和内控管理体系要更加健全。
食安问题是餐饮企业的命脉,一旦失守,便难收复。荆林波表示,此次事件对海底捞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尚不可知,但前有冠生园的前车之鉴,需要海底捞审慎面对。
看来,未来一段时间,积极落实店面整改将是海底捞主要工作之一。海底捞一位负责人也证实这一点。目前海底捞在大力集中精力整改,相关信息会在官方微博发布。
但是,荆林波认为,海底捞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关店、整改。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横亘在小餐饮企业面前的鸿沟,同样也是品牌餐饮企业面临的问题,充分考验企业的管控能力。海底捞这样的标杆企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不可容忍的,说明企业存在管理短板。荆林波说,海底捞对外的公关虽然表现得诚恳,并做出了相应的承诺,但海底捞并没有将对食安的把控流程和具体问题详细说明,还并没有得到业内的全面认可。(钱瑜 薛晨 李振兴)
公关公司导航: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南京公关公司 重庆公关公司 长沙公关公司 武汉公关公司 苏州公关公司 郑州公关公司 天津公关公司 西安公关公司 合肥公关公司 宁波公关公司 济南公关公司 长春公关公司 无锡公关公司 福州公关公司 石家庄公关公司 哈尔滨公关公司 佛山公关公司 沈阳公关公司 南昌公关公司 昆明公关公司 大连公关公司 南宁公关公司 贵阳公关公司 倍酸公关客服 倍酸公关舆情监测 倍酸公关产品 倍酸公关新闻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