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这篇文字的时候,农夫山泉老总钟睒睒zhōng-shǎn-shǎn正被《京华时报》曝出的质量门事件搞得焦头烂额。尽管公关界的说法是,每个危机事件都蕴藏机会,处理得好,对企业是一次免费的有效宣传。可作为公司老总的钟睒睒,一定和其他企业老总一样,都不愿意尝试这种宣传方式。
在一个快媒体和SNS社交网络高速发达的今天,网络既是你的信任代理人,同样也是你的危机爆发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
每回有公关危机发生,最先被蹂躏的就是公司的市场或公关部门,当然还有和企业部门绑在一起的公关公司服务团队。大家都不想看到这种事情发生,可作为一家企业,尤其是名声在外的大型企业,处理危机事件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和需要提升的能力。
负面和危机事件
在我不长不短的职业生涯中,曾经为快消、造纸、银行、基金等行业的企业提供过营销服务,亲历过大大小小的危机事件,并为之出谋划策,也曾旁观过房地产、电商、家电等行业的企业遭遇的一些危机事件。经历和旁观得多了,便有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作为企业,面对危机,应该建立一套自己的监测系统,由常规小组负责管理,现在很多公司把这部分工作外包给公关公司,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下,强调分工,让专业人的做专业的事,大家各司其职,这也是一种表现。但是公关行业门槛低,提供的服务良莠不齐,所以需要擦亮眼睛找到靠谱的。
当前大多数负面信息和危机事件的爆发地是网络,尤其在移动互联yí-dòng-hù-lián网时代,信息的流转和优差评更加随时随地随便,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公关防御系统,在网络舆情监测上做好防范。目前,对网络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主要依靠监测软件,这种软件可选择性很大,而且功能不断丰富,很多企业都在自主开发。事实上,在网络舆情监测发展的早期,捕捉信息都是通过人工搜索来完成的。
对于掌握的网络信息要做及时的舆情分析,一般可分为日监测分析、周监测分析和月度监测分析,分析和加工的工作主要采用分级预警机制,一般分为红色预警、橙色预警和黄色预警。黄色预警是指一般负面信息,比如出现在论坛、贴吧中的负面评论;橙色预警一般是指中度负面信息,比如出现在二三流网媒首页或频道首页的负面信息,但还未上升到危机状态;红色预警才是重度的危机警示,这时负面信息已经成为一流媒体的重磅新闻。一旦红色预警出现,企业需要快速进入应对状态,及时减小危机对企业造成的营业损失和品牌损害。对于一般网络负面信息,可采取适当的处理办法,将事态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并及时调整媒体策略,避免演变成网络危机。过去人们习惯采用删、沉、降、疏、SEC优化等方式,但自2013年9月两高对发帖炒作和删帖等行为进行了明令禁止,越界者将会受到高额罚款和牢狱的严惩。因此,我们在对待一般负面的时候,对应的方法和观念应有所转换,采取直面客户、不推诿的处理方式更为妥帖。两高的司法限定,其实也是对造谣者的一种约束,对企业的品牌保护也是好事。过去企业的领导们遇到负面新闻最喜欢做的就是一删了之。事实上,大量负面信息通过删除来解决,并不明智。常常是很多负面消息因为缺乏关注度,少人问津,在网络上基本上是一个死亡状态,可倘若你想图清净一删了之,反而会激起发帖者的敌对和报复情绪,变相增加负面信息的扩散能量。
在网络上出现负面信息是较为常见的,尤其对于大企业来说,管理者不必大惊小怪,负面信息虽然有演化成危机事件的可能,但负面不等于危机。遇到这种事情,腿可以快,但心不要急,尤其是管理者(不管是企业还是公关公司),迫切的心情可以理解,而一旦将情绪带入事件处理过程中,不但不利于理出头绪,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还会破坏团队其他成员的协作性和主动性。俗话说的好,冲动是魔鬼。我见过这样的领导,遇到一点事情就沉不住气,拿团队撒气,最后大家心都散了,工作也没心气了。最后的执行效果肯定大打折扣,甚至延误处理问题的最佳时间。
危机事件的类型有很多种,危机事件爆发的原因也很多,不存在万能钥匙类的应对策略。实际上,我们遇到的危机事件往往是没有把一般事件当回事,掉以轻心,最后导致负面信息不断累积,发展到完全失控的地步。因此,企业一旦处于危机公关状态,就要立刻启动危机公关小组,明确组内成员任务,把握基本的三个一三个度准则。三个一即一个领导,一个口径,一个声音;三个度即态度、高度、速度。对于较为严重的事态,危机公关小组领导人最好由企业领导或公关公司领导担任,统一步调,快速行动,这样可以节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间,避免因谨慎、权力受限和缺乏高度,给企业带来额外伤害。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由领导人统一对外发声,限定对外话语范畴,其他小组成员面对媒体也要遵循这一路径。同时,面对媒体时,要记住,最重要的是态度、态度、态度。冷漠、傲慢、推诿和辩白是要不得的,一些企业在遇到危机后,一看不是自己的问题,通常会激动地跳出来反驳,与媒体、公众或政府打口水仗,结果往往是理不清,心已失。强调态度不是无原则地认怂、承担所有错误,而是要实事求是,不要过激,不要偏颇,不要成为话题中心,防止酿成新一轮的危机。亲历事件
企业负面信息和危机会随时发生,客户经理一定要随时做好心理准备,为此很多公关公司要求员工24小时开机,确保随时可以联系到人。记得有次五一节期间,朋友来北京玩,我陪着一起去登八达岭长城。大巴车行驶途中,电话忽然响了,一看电话,客户打来的。我操起电话,对方口气很急迫(他们遇事后向来如此)的样子。他们在某论坛上发现了一个负面帖子,内容写得很有煽动力,把一件很小的事说得特别大,这个帖子恰好被他们主管单位的领导看到了,要求立刻处理掉,那时对于网络上的删帖行为还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如果在平日,这样的帖子基本属于死贴,茫茫贴海,没人理会,我们也习焉不察。这次情况不同,虽然是件小事,但公司上下都很重视,包括他们的主管单位也参与进来,就一定是大事了。
我撂下电话就打给了公司网络运营部的负责人(当时公司分工很细,新闻内容处理和发布由公关部负责,论坛等内容的处理和发布由网络运营部负责),他恰好在公司加班。这位老兄处理负面信息的经验非常老道,通过多种方式一级一级挖掘,最终找到了论坛负责人,说明了情况(内容不属实),谈好了价格(潜规则是先打款后处理),然后他们内部开始找可以处理的人,因为是节假日,人不好找。其实,处理过程远没说得这么轻松,接到电话之后,我联系几个相关人来协助处理。在此期间,客户不停催我,先打电话后发短信,发了不下五条短信,不断要时间表,规定处理的时限。当然我的原则是,实话实说,能做到就说能做到,做不到也不会瘦驴拉硬屎shòu-lǘ-lā-yìng-shǐ,忽悠别人,最后为难的是自己。
终于在中午,我记得大概是12点,问题解决了,客户很高兴,我却意兴阑珊,因为就在事情处理完的时候我们也正好从山上返回到了山下,回忆走过的一路,脑中竟无半点风景记忆,全是往来的电话和短信,我则低头应对,大煞了一路风景。
当时我们的舆情监测工作是24小时进行的,但后半夜主要是机器跑,同事们都休息了,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发生。有天加班到很晚,走的时候天都黑了,在路上客户打电话过来。原来客户那边发生了一些事情,为了防止被人趁机煽风点火,要求我们做重点防范。我针对事情可能涉猎的范围,增加了几个搜索关键词,一旦出现,即可捕捉,与舆情监测小组沟通,他们也非常配合,临时加派人手,并在早上上班前发出了监测日报。记得是在监测的第二天,网上出现了相关的新闻和帖子,但没等发酵就被我们及时控制了。所以,舆情监测在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十分必要,它可以把握先机,防患于未然。
客户有时候也会小题大做,把负面信息当做危机来处理,完全没必要。有一次,网上爆出了客户的负面新闻,客户看到后非常着急,要求启动危机公关,但我们分析,这只属于负面信息,用一般方法简单处理就可以了,没必要大动干戈,劳民伤财。最后客户在我们的反复沟通后,听从了我们的建议。这件事情给我的提示是,公关人员一定要以自身的专业性来指导客户,而不是一味被掏钱的客户牵着鼻子走,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沟通技巧。
启动危机公关常常需要企业和公关公司老总同时出现,协调解决,当然一旦这样的阵容出现,也说明事态非常严重了。一次,一家房企客户遭遇了违法占地的媒体危机,这次危机是上海的某个平媒引爆的,所属记者随后一路穷追猛打,不断在网上造声势,还联合新浪网做了专题报道(记得当时新浪的专题编辑还故意留联系电话在上面),事态愈演愈烈,最后客户高层不得不亲自出马走访上海、北京等媒体,通过谈判和合作的形式阻止了事件继续发酵,整个过程可谓大费周章。其实,早在危机事件发现之初,我们就给出了专业指导意见,但没得到客户的认可和采纳,直至事态恶化,明显已错过了最佳时机,最后客户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去平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当时针对上述事件,我们所有的指导意见和应对方式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旁观事件
当事态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时,农夫山泉召开了说明会,邀请众多媒体记者到场。应该看到,农夫钟睒睒确实被冤枉了,指责它的媒体甚至不能提供一条有力的证据。为此,含冤的农夫山泉将这次记者会开成了一次针对北京某报的批斗会。面对摄像头,钟睒睒对《京华时报》进行了公开的指责,"27天;、67个版面;、反反复复;、开辟了一家媒体批评一个企业的新闻纪录",这段被投影在PPT上的陈述简洁有力,但也凸显双方的剑拔弩张,矛盾彻底激化。
前面也说到,一些企业在遇到危机后,一看自己是窦娥,通常会忙不迭地反驳和指责,与媒体、公众或政府打口水仗,结果往往乱了阵脚,里外不是人。农夫山泉就是这样,在公众感知大于事实的公关环境下,对于身在江湖的农夫山泉来说,击鼓喊冤地诉求真相不可取,还是那句话,态度大于真相,方法胜于雄辩。
农夫山泉过去也曾经历过危机,但从这次质量门危机表现来看,我们似乎看不到一个成熟企业应有的危机公关表现。他们不但没有化解危机,反而爆发了更大的危机。消费者不但听不到对企业有利的声音,反而是不利的杂音不断传来。农夫山泉火气很大,于是我们听到农夫山泉跟怡宝掐架;农夫山泉跟《京华时报》掐架;农夫山泉跟协会掐架。一路对掐之后,农夫山泉把自己搞到无路可退,然后召开事件说明会。在说明会现场,农夫山泉竟然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将自己口诛笔伐的《京华时报》两名记者放在第一排,让他们公开砸场子,使自己卷入了更大话题漩涡的中心,于是我们在网上再度看到了热闹和冲突,而对事件的解决毫无裨益。如果钟睒睒在这一点看过周鸿祎在处理黑匣子危机上的态度和招法,他一定不会把危机处理得这么失败。可以说,农夫山泉犯了很多甚至不容易犯下的公关错误(在此不一一例举),为此声誉和市场受损,退出拥有10万用户的北京饮用水市场。
今年值得一提的另一件危机是2013年苹果的售后门事件。美国苹果公司一直声名显赫,在中国不乏众多拥趸,很多消费者甚至在官方媒体对其口诛笔伐的时候,出乎意料地站在了苹果一边,认为苹果公司是冤枉的,口诛笔伐它的官媒是别有目的的。苹果一开始对危机置之不理,主要是仰仗了这种网上声音。
事情的究竟我们先不追究,我只想从危机公关的角度加以探讨,探索更好的解决途径。在央视3;15晚会将枪口对准苹果售后服务的时候,苹果并未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只是轻描淡写地发出了两份毫无歉意的公关声明,并死认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一流的、高标准的。一句话,我们没问题。最后,这种态度惹怒了央视,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中对它进行连环炮轰。不仅如此,央视还联合《人民日报》等实力官媒,一起对其施压。最后苹果意识到事态发展远超想象,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苹果公司退出中国市场?未可知,只知这种损失无人可以承担。于是库克服软了,放下了傲慢的态度,认错并改正了售后服务中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调换机器后重新计算保修时间和调换后盖等。苹果在这场危机事件中,三缄其口,明显错过了最佳的解决时机,还好推出了补救措施,但企业损失已不可避免,而且消费者也开始从它的改正措施中认识到,苹果手机并不像承诺的服务那样无可挑剔。从这一点看,它也是减分的。
在快媒体尤其在双微凶猛的信息时代,做到有利有礼有节地处理危机的企业不多,我曾服务过的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在去年拼爹门事件中的表现确属难得。当时,网上有人爆料招商银行济南分行在毕业生招聘过程中存在黑幕,这个消息捅出后,招商银行在6分钟内就做出了反应,发出总行的招聘说明,说明中给了态度、给了办法、给了原则、给了细节、给了期待,第一时间将负面信息把控在黄金时间内,防止了信息扩散和误传。招商银行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来的速度、态度和尺度都值得业内同行学习。
最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需要客观地补充一点,当今中国的媒体对企业的蚕食也非常凶残,甚至有媒体专营于此,极其可恶。在社会发展中,一些媒体确实有舆论监督之功,这不能埋没。另一方面,媒体也有自己的私利,哪家企业长时间没有做广告,而且态度不友好,就要给点颜色看看,或者是为了某个集团的利益偏颇报道,这都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作为企业,应该做好心理准备,面对现实,在诡谲的媒体环境中,加强修炼应对媒体和危机的能力。
公关公司导航: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南京公关公司 重庆公关公司 长沙公关公司 武汉公关公司 苏州公关公司 郑州公关公司 天津公关公司 西安公关公司 合肥公关公司 宁波公关公司 济南公关公司 长春公关公司 无锡公关公司 福州公关公司 石家庄公关公司 哈尔滨公关公司 佛山公关公司 沈阳公关公司 南昌公关公司 昆明公关公司 大连公关公司 南宁公关公司 贵阳公关公司 倍酸公关客服 倍酸公关舆情监测 倍酸公关产品 倍酸公关新闻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