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9日,阿里巴巴在深夜发布澄清公告指出:马云这番话根本不是在2008年5月说的,而其实是他在很久前参加一个慈善晚会时,在特定语境下发表的言论。同时,阿里巴巴集团追加捐款2500万人民币作为专项基金,专门用于灾后重建。之后,记者的个人邮箱内先后收到阿里巴巴集团3封新闻稿,专门澄清捐款事宜。
一天之后,网上对马云的责骂骤然停止,一切好像从未发生。
捐多捐少谁说了算?
一些平时颇为活跃的房地产商们,由于在救灾中表现的冷静,也成为最受争议的群体。
截至2008年5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最新统计数字,四川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546万余间,严重损坏房屋593万余间。而同一天的捐款统计数字显示,共有285家地产企业向灾区捐献13.1486亿元,其中捐款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了38家,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3家,在所有行业的现金捐款中排行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无偿进行了难以列数的药品支援的医药行业)。
5月12日,地震发生的当天,万科向地震灾区捐款200万元。由于此前万科公布的2007年年报显示,万科销售额排名内地房地产企业第一,已超过523亿元,净利超过48亿元,网友们认为,万科此次捐赠的善款不足其净利润的万分之四,缺乏诚意。
5月15日,针对网民的质疑,万科董事长王石在博客中撰文解释:万科捐出200万是合适的,并规定普通员工限捐10元,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此后,网民的质疑、抨击、嘲讽遍布各大网络论坛,诸多相关评论也在平面媒体上刊登。
在遭受轮番轰炸5天后,2008年5月20日万科发布公告:将在3-5年内,投入1亿元,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
5月21日19点43分,王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时间推移来反省这件事情,感到非常非常不安,并正式向网友道歉。此时,距离地震已过去221个小时。
相比之下,有些企业却在震灾发生后迅速赢得了大众的空前好感。如神舟电脑公司董事长吴海军要求没有向灾区捐款的神舟员工离职的批示,在网上传为佳话;生产王老吉饮料的香港加多宝集团在第一时间捐出1 亿善款之后也是好评如潮,甚至有人建议把王老吉把原来的广告词怕上火,喝王老吉改为要捐就捐一个亿(义),要喝就喝王老吉;此外,唐山大地震孤儿、天津市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祥青在中央电视台募捐晚会现场捐款1 亿人民币,也使他和他的企业成为媒体焦点。
对于在地震后各企业享受到的不同待遇,分析人士认为,这应该成为中国企业危机公关的经典教材。各企业领导者对突发事件不同的反应,体现了他们对社会责任和商业信仰理解的差异,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公关危机处理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大考。
外企:我们不是铁公鸡
2008年5月22日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情况第十一次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对跨国公司所谓在中国投资赚了钱的铁公鸡不捐钱或者一毛不拔的说法,完全没有事实根据。同时,商务部还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了驻华外资企业向地震捐款的名单和善款数字。
事出有因。2008年5月13日,新民网发表新闻评论员蔡伟署名文章《面对中国地震跨国公司在干什么》,批评跨国奢侈品巨头LV在地震沉默。次日,各大论坛中就开始流传着一份 在中国只赚钱、不捐款的外资企业捐款名单,包括肯德基、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可口可乐等众多跨国公司。随即,网络上展开了一场对知名外资企业的大讨伐。
网民们认为,这些平时高唱社会责任的企业并非真如其自己宣传的那样,他们在第一时间的反应让人失望。部分网友指责跨国公司是铁公鸡、黑心企业,还以短信形式公布了外企铁公鸡榜,要求抵制其产品。
然而多数跨国企业却对此选择了静默。
5月27日,记者特意致电在外企铁公鸡榜排在第一位的三星电子公司。该公司公关人员杜小姐告诉记者,5月15日三星电子就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3000万元,但并没有吐露更多细节。
记者先后联系10家跨国公司,对方均表示:由于体制不同,外资企业对捐赠有严格的财务审批手续,目前多数跨国公司的捐款都是在得到全球董事会认可后紧急调拨的。
摩根大通北京分支机构新闻发言人梁利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天(5月16日)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度琪明 (Gaby Abdelnour)向亚太区的员工发出总动员,号召公司员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并紧急向总部申请拨出赈灾金140万人民币的公司救助款。同时,美国红十字会还专门为摩根大通美国总部的员工设立了一个网站,以方便接收摩根大通员工捐款。目前,该公司员工已经为灾区共计捐赠了10万美元的义款。
梁利华告诉记者,他们本来想低调进行捐赠,但后来还是发了新闻稿。只是希望别人不要误会,以为公司在中国发展了却不捐款。
同样,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也向四川地震灾区捐助价值38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设备与服务及价值35万元的15台净水设备。此外,公司还成立了一支全天候紧急任务突击队以确保灾区及周边地区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我们作为第一批参与地震紧急救援行动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还会不断参与灾后重建工作。西门子中国的公关如是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一家跨国企业政府公共事务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外企通常对涉及慈善捐款的采访都十分谨慎,但由于中国地震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外资企业目前都随时准备为灾区重建做更多的事情,因为第一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第二,在这个特殊时期对于企业形象至关重要。
针对地震引发的一些企业公关危机,智扬公关品牌总监李巨斌认为,从公关角度讲,一个公司如果出现负面新闻,最忌讳多次出声明、公告进行补救或澄清,因为这样只能越描越黑,加深公众的误解,应该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速度澄清,大众才能接受。
澳大利亚麦考里大学公共关系学教授Helen;Style告诉记者,由于中国的地震非常特殊,由此引发的企业公关危机与社会责任课题非常新颖,很值得研究和关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危机当前,企业应迅速组织优秀的危机管理团队拿出一套合理有效的危机公关方案,而最为关键的是企业要拿出足够的诚意让大众感受到企业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获得公众的认同与尊重。
5;12大地震企业捐赠大众评价调查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 钟宏武
5;12大地震后,企业纷纷捐赠财物、派出专业队伍支援灾区。当然,予人玫瑰手留香,其善行得到了公众、媒体的极大关注和好评,捐赠企业的美誉度普遍得到提升,一些企业还一捐成名,留名青史。
为了解公众对企业抗震捐赠的态度和评价,2008年5月24日,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对北京市民众进行了拦截访问,共回收有效样本519个,调查结果如下:
公众对企业捐赠行为的满意度接近100%
公众对企业捐赠行为的满意度达99.8%
根据调查报告,民众对企业在此次赈灾活动中的捐赠行为满意度高达99.8%,其中,非常满意占到29.5%,比较满意54.6%,一般满意15.6%,不满意的仅有1个样本,占比为0.2%。
公众对国有企业的满意度最高
调查还发现,38.2%的受访者对所有企业都很满意,有31.3%的受访者对国有企业最为满意,23.2%对民营企业最为满意,仅有3.7%对外资企业最为满意。
公众对美、韩、欧企业印象最差
在救灾方面,受访者印象最好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和港澳台企业依次是:港澳企业(24.1%)、台湾企业(20.1%)和日本企业(17.5%);印象最差的依次是:美国企业(33.1%)、韩国企业(21.6%)和欧洲企业(15.1%)。
公众正面、理性地看待企业捐赠动机和行为
根据调查报告,73.2%的受访者认为企业踊跃捐赠是响应公众期望,履行社会责任;12.1%认为是因为企业领导人的个人感情;只有7.7%认为企业捐赠是借机做宣传,打广告;4.6%认为企业捐赠是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以而为之。
63%的公众理性看待高利润行业捐赠少的现象
对于有些高利润企业在此次救灾中捐赠相对较少,36.9%的受访者认为这类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很讨厌它们;35.7%认为这可以理解,企业可能有自己的难处;27.4%认为企业不是慈善组织,不能以捐赠多少来做判断其好坏。
74%的公众积极评价公益营销
对于有些企业以积极抗震救灾来宣传企业,40.9%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支持,认为企业就是要实现社会福利和企业利润的双赢;33.8%认为可以理解,这毕竟比其它营销方式高明一些;25.3%认为过于功利,如果操作不好可能会让人反感。
81%的公众不计前嫌,为积极捐款的企业喝彩
对于一些企业平时形象不好,但在这次救灾中很主动的表现,24.1%的受访者表示肯定会改变其印象;56.4%表示可能会改变其印象;只有13.3%表示不会改变原有的印象。
消费者力挺慷慨企业,79%的消费者会优先选择公益企业的产品
在此次救灾中,有些企业很积极主动,另一些企业很吝啬,42.4%的受访者表示,在购物时,肯定会优先选择慷慨企业的产品/服务;37%可能会优先选择慷慨企业的产品/服务;7.1%可能不会;4.2%肯定不会;9.3%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67.4%的消费者谴责不捐赠的企业
对于那类不积极支持灾区的企业,15.4%的受访者表示会谴责它们,还要抵制它们的产品;17.2%表示不仅自己抵制这类企业的产品,还要号召周围朋友来抵制它们的产品;34.9%表示会谴责它们,但如果其产品好还是会用;32.6%表示如果企业产品没有问题,就继续使用。[---分页---]
投资者严重关注上市企业捐赠
95.9%的股民认为捐赠对企业是利好
如果受访者购买了一家公司的股票,这家企业对灾区做了不少的捐赠,受访者如何看待?58.3%的受访者表示支持,认为在大灾大难面前,所有的企业应该做好事,不能计较个别得失;37.6%表示支持,认为这能提升企业形象,对企业的长期回报有好处,但要加强管理,注意成效;2.5%表示反对,捐赠不是企业应该干的事,要捐赠也应该由股东来做;1.6%持有其他观点;没有人因为企业捐赠可能影响到股东分红而反对捐赠。
70%的受访者考虑购买公益企业的股票
如果某个上市企业积极捐赠,受访者是否会考虑购买其股票?18.7%的受访者表示肯定会购买;51.2%表示可能会购买;2.9%表示肯定不购买;27.2%表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65%的受访者考虑抛售吝啬企业的股票
如果受访者持有某个企业的股票,它在抗震救灾中很吝啬,受到公众的谴责,受访者是否会卖掉这只股票?17%的受访者表示肯定会抛售;48.5%表示可能会抛售;7.5%表示肯定不会抛售;27%表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公关公司导航: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南京公关公司 重庆公关公司 长沙公关公司 武汉公关公司 苏州公关公司 郑州公关公司 天津公关公司 西安公关公司 合肥公关公司 宁波公关公司 济南公关公司 长春公关公司 无锡公关公司 福州公关公司 石家庄公关公司 哈尔滨公关公司 佛山公关公司 沈阳公关公司 南昌公关公司 昆明公关公司 大连公关公司 南宁公关公司 贵阳公关公司 倍酸公关客服 倍酸公关舆情监测 倍酸公关产品 倍酸公关新闻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