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记者跳槽去做
公关,不仅是一个颇有趣味现象,更是一个很广泛存在的职业发展通道。
还记得做媒体的初心吗?
也许,在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也许是在大学课堂上某个老师的洗脑,也许是某位媒体前辈促膝长谈、也许是你的某篇文章被广泛关注...等等,也许就是这些瞬间,你下定决心做一个媒体人,当时的决心是纯粹的、非功利心的。
起点都一样,终点却千万万。
一个人媒体人的职场生涯也是如此,有的年过半百还在新闻一线,有的成为媒体单位高管。还有相当多的媒体人则向一旁迈出一步,进入和媒体非常相近一个行业--公关。
我和很多做了公关的媒体人聊过,为什么要做公关?已经记不清楚哪个原因最多了,但大概就是这三个:
1,做公关的收入会比媒体高一些。
2,媒体人总是关注别人的事情,他们也会寻求新的挑战,希望扎根一个自己看好的行业,寻找事业顶峰。
3,没什么,做媒体久了,就是想换个环境。(画外音就是:自己除了做媒体,估计第二擅长的就是公关了)
可是,对于进入公关市场行业的媒体人,大家都是怎么看呢?
前几天,有个市场VP和我谈起媒体记者适不适合做CMO?这个话题,Ta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记者和PR、CMO的思路差距很大,记者大部分是文人,他们擅长的是媒体传播,但是媒体和品牌(Branding)、市场(MKT)还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让一个媒体人去投放一张海报,估计他都不知道怎么去Comment。
很多CEO想到做市场就想到请一个资深媒体人,以为做出来的文章被大家疯转载就是做了Branding,那叫自high,OK?毕竟一篇软文内容,除了自己人和竞争对手,真正的用户才不看呢。
做传播的人能够得到一些网际网路企业老板的赏识,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写点文案,而那些正统的MKT出身的人通常过于依赖4A创意公司,导致他们没那么接地气,所以两种困觉以夹击,就导致了一些网际网路企业老板就请一些不伦不类的CMO。
CMO还是Unilever家P&G家这样的科班出身,就是不一样。
这位VP用中英文阐述了Ta的观点,我觉得不无道理,毕竟文笔好、媒体关系好,不代表能做好市场和品牌。
这些话可能很多媒体朋友看了心里很不舒服,我也是,虽然我是网络媒体人,看到别人如此直接的指责我们无能,心里当然不舒服。
但是,俗话说师夷长技以制夷,河对岸的人对你说,你没有一条像我们这样的船是过不了河的。不要悲伤,我们找这样一条船不就得了?
事实情况也是如此,在市场公关圈的高管中,不乏媒体出身的。比如原阿里CMO王帅,PR媒体之前报导过《阿里原CMO王帅》,其实不仅王帅,光阿里就有很多成功转型的媒体人。比如阿里总裁金建杭,原来在《浙江日报》、《国际商报》。
而且据小道消息,这些人的身价应该都在千万甚至亿万级别,当然,阿里是出了名的爱用媒体人。
我们相信,媒体人转市场,是有很多优势和障碍的,障碍大抵就是:
---矫情,有些公关总监喜欢舞文弄墨,甚至做自己的自媒体,当然,这不见得都是绊脚石,但是有可能会让人栽跟头,比如做了某个企业的市场公关,就不能像在媒体的时候随便公开对同行、上下游企业指点江山。
---不懂品牌市场,包括品牌包装、投放策略,KPI的制定和达成,和运营销售等部门的配合。
所以,媒体转型公关不可怕,可怕的是转型后不好好学文化。公关公司导航: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南京公关公司 重庆公关公司 长沙公关公司 武汉公关公司 苏州公关公司 郑州公关公司 天津公关公司 西安公关公司 合肥公关公司 宁波公关公司 济南公关公司 长春公关公司 无锡公关公司 福州公关公司 石家庄公关公司 哈尔滨公关公司 佛山公关公司 沈阳公关公司 南昌公关公司 昆明公关公司 大连公关公司 南宁公关公司 贵阳公关公司 倍酸公关客服 倍酸公关舆情监测 倍酸公关产品 倍酸公关新闻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