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关这行,我算是个新人。从2015年7月28日入圈第一天,至今也不过两年半不到。恐是新闻专业养成多看多听多思考的习惯,不算很长的时间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单从内容生产角度出发,谈下公关缺乏获得感的原因。
公关的角色扮演是桥梁
公关本质是沟通,为服务对象传递正面正确声音,消除和弱化负面不利消息,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始终扮演的角色是桥梁。这点与记者的角色定义有共通之处。
只是,相对于记者,尤其早前正儿八经的真记者,公关因离市场更近,在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问题处理上,因插科打诨等特定的方式和手段,致使不可避免的有所降低客观事实的纯度。但这绝对又与缺乏是非、颠倒黑白的无良有别。以典型的危机公关为例,适当的洗地善后工作,无可厚非,毕竟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也算行业规范,只是洗地的方式方法等具体细节,则需审慎考量,仔细深究。
真理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改变
什么才是消灾的正确打开方式?网络信息成为舆论重要阵地的当下,造谣、传谣等没有硝烟的信息战,无处不在。寄生于传播的公关在充当股东宣传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角色越位,落下一局臭棋。严重的甚至违法犯罪。
如上所述,危机公关的消灾行为,一方面影响受众,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干扰社会秩序、经济规则、商业道德等做代价,否则得不偿失的得,会让失体会失无所失的惨痛代价。自诩也算是圈儿里人的自己认为,危机公关在公关危机的时候,做的更多的是,有目的有节奏有选择的陆续/集中放出正面信息稀释负面信息删减过分严重的非事实负面,具体的数量和节奏,以及顺序都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一切动机不是骗人,而是自我澄清、解释,为纠正和重新赢得信任强占时间。这点是危机公关破坏性、突发性、紧迫性的自身属性决定的。
结果导向,一切动作以目的达成为手段。强化自身美誉度,减少负面下的一定程度的舆论引导与控制。我自己始终坚持的是,公关洗地的动机和目的,够不着高尚,但也绝对要避免卑劣。
软文的本质是有用而非否认自身
乔装打扮的魔鬼改变不了魔鬼的本质。尤其受众认知水平不断见长的情况下,谁也不能否认这么一个道理,即想要传递产品/品牌/服务,影响人群就不会不知道自己接触的信息是一篇软文。
软文本身不可怕,可怕的软文是垃圾无用信息。以当下铺天盖地的公关软文为例,我们很容易被结构和架势所误导,动辄提出一个问题,引发深思,进而抛出问题解决办法,回归公关传递的主要信息,第三方权威数据证实,这样的写作方法本身没错,但错的是写作的不良动机。太懒太没有自知,太把读者用户希望读到的信息抹去。
个人觉得,公关软文的要义是,不像公关文的一类文章存在。这点不是说不承认自己是软文,是软到恰到好处,也让人行为接受,并心理接受。在传递有用信息过程中,把传递的信息搭载进去。类似顺风车,夹带、顺便。至于篇幅比例,植入位置,以及运营技巧,这些不是最核心因素。
这点多说几句,关于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下, 像模像样、虚张声势的软文,起码在现在受众认知和信息散点传播下,是不可行的。以最传统的文字为例,在公关文章(软文)撰写的时候,公关人可以试着换位思考,就是:
1,如果我是读者,会不会愿意看?哪里是我想看的?
2,然后第二步你是公关人,读者想看的地方,我有没有写进去,是不是可以更好的再加点东西,删掉无用信息?
3,最后第三步,基于我专业以及对读者洞察,我有没有符合客户需求(毕竟业务层面的完成,看的是乙方内容输且甲方客户汇款到账),客户需求加进去,是否与前面冲突,如果有,哪里调整下就好了。
上述三合一完成后,差不多就是一个不错的东西。当然,这是从一个公关人自我价值实现的理想状态出发所能想到的,有点想记者接私活的意思。那更直接的公关人是如何做的呢?
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利润和薪资的赚取,是公司与个人的共同追求。号称最接近商业本质的公关行业,在效率第一下,似乎更热衷赚快钱,也最擅长帮助客户花预算。
于是,在营销无标准化下(注:有的认为营销有标准),很多公关人首先想的客户买单,而非如何做好传播,客户喜好,而非传播规律,即便有想,也碍于自身专业限制,无法说服客户,致使专业妥协,客户至上。其次,公关人的内容生产,个人觉得这是公关与记者的最大区别。有个有意思的现象:记者会把自己的内容当成自己的,不会很愿意让别人修改,更别说大篇幅删减,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当成艺术品,并坚持文章署名,以示自己的成果与为成果负责的担当,公关人则相关,由于第一点的原因,公关更重效率,客户至上,内容不是作品,是产品,有人买单即是成功,改的面目全非亦无怜惜,只是唯恐担心署上自己的名字。并且他们日后也不会再去回头看。
长期以往,水稿和软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内容质量差,可读性不强。外加公关在传播推广上,还会以轰炸式的广告,进行强推,营造出差内容+破坏用户阅读场景的用户反感。
公关成为跳槽率最高的行业之一
退回一步看,身在圈中的公关人,整日面对自己说服不了的客户内容修改到不再专业各项数据悉数造假,营造传播范围广,覆盖人群多,用户反馈高等假象,或许自己最后也不再相信始终欺骗自己的自己。
周而复始,非健康的循环体系内,尤其以内容生产的公关,自然就没有获得感,甚至没有存在感,觉得干的工作毫无意义。
于是公关成为跳槽率最高的行业之一。不清楚为何临了歪理到此处,毕竟一会儿还得分享朋友圈,在文章打开率不及百分之五的情况下,假若被领导看到,谁知道这是好事还是一次危机呢? (完)
公关公司导航: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南京公关公司 重庆公关公司 长沙公关公司 武汉公关公司 苏州公关公司 郑州公关公司 天津公关公司 西安公关公司 合肥公关公司 宁波公关公司 济南公关公司 长春公关公司 无锡公关公司 福州公关公司 石家庄公关公司 哈尔滨公关公司 佛山公关公司 沈阳公关公司 南昌公关公司 昆明公关公司 大连公关公司 南宁公关公司 贵阳公关公司 倍酸公关客服 倍酸公关舆情监测 倍酸公关产品 倍酸公关新闻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