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滴滴收购已宣布解散的小蓝单车,引起投资专家们普遍质疑。面对美团打车携40亿美金发起的补贴大战,摩拜联合首汽、神州等组成的反滴滴联盟,滴滴在核心业务告急之际收购一家阵亡的二线单车品牌,被业内人士称为虚张声势的流产计划,意在向资本输出新故事,其公关意义大于实质作用。
滴滴以往确有虚张声势的先例,如滴滴巴士业务上线不久被曝空车运营,花4.3亿收购支付牌照却没下文,众多大出行衍生业务虎头蛇尾,不一而足。滴滴高调收购半死不活的小蓝单车,此番虚张声势做秀给谁看?分析人士认为,一是做给滴滴投资人看,二是做给ofo决策人看。
核心业务失守 资本退出压力大
自从滴滴并购优步中国后,订单下滑与用户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网约车新政层层加码更是让滴滴投资人如坐针毡。2016年8月,滴滴垄断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后,战略重心由技术主导转为投资驱动,造成打车越来越贵、越来越难的局面。共享单车出现以后,滴滴打车业务的生存空间被迅速挤压。互联网分析师阑夕指出,共享单车的存在,导致滴滴3公里以内的短途订单量减少了70%。
由于共享单车使用频次更高,渗透率比网约车更强,日订单量与月活用户规模很快令打车软件黯然失色,最后一公里代步成了共享单车的专属。滴滴没有选择加大网约车技术研发,改善打车服务品质,提高用户满意度,而是走了一条捷径:直接入股一家大的共享单车平台。滴滴在两家头部企业中选择了ofo,放任打车主业日订单量继续下滑,用户渗透率进一步下跌。
猎豹大数据平台Libra信息显示,2016年9月,滴滴出行用户渗透率达历史峰值2%以上,但随着网约车补贴大战结束,滴滴对乘客与司机的补贴锐减,仅半年内用户渗透率跌幅就超过30%。易观智库数据显示,滴滴用户活跃度在2016年达至最高峰,之后便呈现跌跌不休的趋势。更有市场分析师估计,在极端情况下滴滴订单量或下滑近9成。滴滴确有必要安抚投资人躁动的情绪了。
与ofo闹矛盾 滴滴拉小蓝秀恩爱?
前不久,ofo与摩拜合并传闻闹得满城风雨,有分析称滴滴是合并的最大推手。派驻ofo的滴滴高管被集体休假,外界解读为ofo不满意滴滴逼婚释放的信号。此后,媒体大量报道滴滴与ofo合作出现裂痕,滴滴从11月起开始培植自有品牌,试图取代ofo的位置。
尽管这些传闻尚未证实,但滴滴要想撇开ofo另起炉灶,培植自有品牌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有消息称工商局已经停批共享单车运营牌照,滴滴要想亲自入局共享单车行业,借鸡下蛋是最为稳妥的一着棋。
滴滴做共享单车的四大困局
那么,滴滴真有决心陪小蓝走到底,还是抱着玩票心态争一些公关的版面呢?滴滴面前摆着四大无解的困局:一是替小蓝偿还债务,二是挽回小蓝丧失殆尽的品牌声誉,三是在禁投令新规下投放单车,四是在ofo与摩拜的夹缝中与虎谋皮。
首先,据媒体透露,小蓝单车解散后拖欠了3亿巨款,涉及到70多家供应商,滴滴是否愿意照单全付帮小蓝了债,可以看出滴滴收购小蓝的诚意。
其次,商场有一条通行的准则:失金钱事小,伤用户事大。小蓝单车解散后,大量用户的押金至今仍未退还,已经给小蓝单车这个品牌贴上了老赖的标签。滴滴不顾品牌声誉收购小蓝,势必连累自家品牌一起蒙羞。
再次,各地交通委相继颁布禁投令,已经使共享单车行业告别了粗放扩张的时代。俗说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滴滴已经错过入局的最佳时机。
最后,共享单车与网约车模式不一样,网约车行业拼的是软件,共享单车行业更多拼的是硬件。ofo与摩拜都有近两年的硬件积累,目前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滴滴即使顺利完成对小蓝的收购,也很难从两强夹缝中分得一杯羹。
据统计,2017年共有35家共享单车品牌消失。共享单车行业已到清场阶段,滴滴收购小蓝无法扭转行业大趋势,滴滴靠共享单车虚张声势的计划注定会流产。
公关公司导航:公关公司 广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南京公关公司 重庆公关公司 长沙公关公司 武汉公关公司 苏州公关公司 郑州公关公司 天津公关公司 西安公关公司 合肥公关公司 宁波公关公司 济南公关公司 长春公关公司 无锡公关公司 福州公关公司 石家庄公关公司 哈尔滨公关公司 佛山公关公司 沈阳公关公司 南昌公关公司 昆明公关公司 大连公关公司 南宁公关公司 贵阳公关公司 倍酸公关客服 倍酸公关舆情监测 倍酸公关产品 倍酸公关新闻 关于倍酸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