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一重要思想观点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对核心价值观传播和教育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势,切实把握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心理状况和需求,拓宽思路、积极作为,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努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效果。
从独白型传播到对话型传播
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创新需要从传统的自说自话式的独白型传播向现代的交流互动式的对话型传播转变,实现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的平等对话,从而提升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
核心价值观传播中贯彻对话理念,是面对新时代传播环境的必然选择。当今社会,自媒体高度发展,人人都是麦克风,公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政府与公众之间不再是过去的单向传播关系,而是日益平等的双向沟通关系。唯有对话型传播,才能适应当下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传受关系日益平等的传播现实。另一方面,贯彻对话理念也是基于提升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需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对话方式,有助于在双向沟通的过程中,消弭对立情绪,拉近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之间的距离,形成情感共鸣,从根本上提升传播效果。只有通过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之间的主动积极对话,让各种意见、观点、信息充分平等地交流、碰撞、融合,才能使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
核心价值观传播贯彻对话理念,首先需要了解人民群众的心理现状和内在诉求,做到传播有的放矢。传播者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平等对话了解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难点和切入点;同时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实时分析,研究传播客体对传播活动的反馈,实现对社会思潮变化的准确判断,避免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盲目性。其次,要使用贴近传播客体的话语方式传播核心价值观。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要注重语言的亲和力、对话的平等性、受众的接受能力,要用简明易懂的方式来解读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用鲜活生动的事例来诠释核心价值观的实质,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核心价值观的要素。最后,在传播渠道上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要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媒体双向即时互动的特点,为核心价值观传播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从说教传播模式到体验传播模式
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创新需要用体验模式来优化说教模式,即从以信息重复发布、强制记忆、简单诠释等我说你听为主的方式,转化为一种日常生活中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参与互动中体验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内在魅力。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各类体验活动,让人们充满乐趣、身心放松,引导人们抱有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情感深处与核心价值观建立起紧密的心理连接。
核心价值观传播体验模式的关键是受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应该围绕核心价值观的各种理念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民众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促进受众与传播者、受众与受众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产生情绪共振。正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所强调指出的,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核心价值观传播活动中最常见的参与实践是各类志愿者行动,志愿者在帮助别人、服务社会的活动中,能够体验到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深刻联系,体验到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同时也体验到因自我价值实现而产生的积极情感。
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体验模式从根本上是要将传播活动真正嵌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真正嵌入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指导与引领作用;只有让人们体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利于个人、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实现、个人和社会整体幸福感的提升,才能在内心深处真正接受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进而实现知行合一。
从显性传播策略到隐性传播策略
所谓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隐性策略,就是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文化性符号策略性地融入各类传播载体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真正做到看不见的宣传。
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隐性策略首先要注重环境的设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思维、语言、习惯、修养以及行为方式,要善于通过外部环境中潜在的教育性因素对被教育者的思想和个性发挥作用。实现核心价值观的隐性传播,需要着力优化社会传播环境尤其是学校环境及学校周边环境。
核心价值观隐性策略的核心是文化濡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十九大报告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家庭是人类文化代代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应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各种喜闻乐见的电影、电视剧、新闻、文学等艺术作品中,使听众、观众、读者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到有关核心价值观的信息,继而达到满意的传播效果。要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集体仪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仪式作为一种古老的、重复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和实践活动,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存储器和记忆的识别物。组织各种重大仪式活动,能够使成员对核心价值观的接收和解读从指令式的、被动的接受,转化为积极的、能动的接受,符合接受美学的文化要求,有助于提高其传播的效能。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叶南客,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
倍酸公关导航:危机公关 北京危机公关 上海危机公关 深圳危机公关 广州公关公司 成都公关公司 杭州公关公司 南京公关公司 重庆公关公司 长沙公关公司 武汉公关公司 苏州公关公司 郑州公关公司 天津公关公司 西安公关公司 合肥公关公司 宁波公关公司 济南公关公司 长春公关公司 无锡公关公司 福州公关公司 石家庄公关公司 哈尔滨公关公司 佛山公关公司 沈阳公关公司 南昌公关公司 昆明公关公司 大连公关公司 南宁公关公司 贵阳公关公司 太原公关公司 南通公关公司 东莞公关公司 兰州公关公司 常州公关公司 唐山公关公司 烟台公关公司 青岛公关公司 海口公关公司 倍酸公关客服 倍酸公关舆情监测 倍酸公关产品 倍酸公关新闻 关于倍酸公关